用微笑看待人生


一壽養護中心的室友老是喜歡問阮聖予:「你怎麼這麼高興?」他用鄉音回答:「我不笑幹什麼?」正是這份笑容,讓他多了一個「阮可愛」的綽號。64歲的他永保快樂,如今更在講台上分享他的人生點滴,散播樂觀正向的能量。

文‧攝影│蘇麗華



坐著輪椅,腿上掛著尿袋,阮聖予笑容可掬、不疾不徐的上台演說。腦麻的他一字一句吃力地說出開場白,即便語意不清、語調緩慢,口水還不自主地流下來,他仍賣力的表達,想讓聽眾聽懂他的意思,這份熱情感動在座的每一個人。短短的20分鐘演說只能交代兒時成長的片段,讓人意猶未盡,紛紛鼓譟他下回再來分享。

從小發病 四處求醫

今年64歲的阮聖予,愛笑的他,贏得了「阮可愛」的美名,不時用這個綽號與台下互動,拉近彼此的距離。講起他的生平,阮聖予娓娓道來。一歲多時發病,一開始左手和左腳變得不能動,心急的父母趕緊帶他求醫,醫師找不出病因只用感冒為由一語帶過。

民國40年代,台灣醫療資訊不發達,阮聖予的父母每天翻閱報紙找醫師幫兒子治病。一次,打聽到屏東的某醫師醫術非常高明,全家人火速坐上火車南下,吃了幾天的藥後病情稍微好轉。

不良於行的阮聖予,三歲前只能以竹籃代替輔具,白天就坐在竹籃裡出來曬太陽,門前的院子是他活動的天地。一天,他跟爸媽說他想站起來!於是父母一人扶著他一隻腳,陪他練習走路。爾後雙腿裝上支架行走,阮聖予覺得自己雄赳赳、氣昂昂有如眷村站崗的衛兵般神氣。

不良於行 備受歧視

來到幼兒園,一天大官要進行校園參觀,園長覺得阮聖予走路姿勢不雅有礙觀瞻,便趕他回家。初嘗兒子被歧視的滋味,父母縱使心有不平卻又莫可奈何。進到小學,每每上體育課老師便要阮聖予留在教室看管同學書包,受到不公平待遇,至今回想起來他仍禁不住的說:「真的很氣人。」

阮聖予的病情時好時壞,休學了好幾次,最後連小學都沒能畢業,只能在家休養。天天待在家,金絲雀、小白鼠成為他的玩伴,幫牠們取名、洗澡打發寂寥的時間。期間,母親外語能力強,不時幫他準備英文教材,下班後便進行抽考,為阮聖予打下良好的英文基礎。這份堅持一直持續到母親50多歲中風前都不曾間斷,所以阮聖予閱讀英文報紙不成問題。

母親負責家計,父親辭去軍職全心照顧阮聖予。「我父親是軍人脾氣,」小時候正值好玩年紀,但是父親很兇地回他一句「不要老纏著我」,從此以後阮聖予再也不敢煩他。

寄情寫作 屢屢登報

隨著長大進入伊甸寫作班,阮聖予開始寄情於文章創作。嘗試寫過童話、小說、散文和詩等,投稿後皆石沉大海,令他沮喪不已。不放棄的他再接再厲,研究了一本國外童話,學了其中的寫作技巧突然開竅,投稿的短文終於入選讓他喜出望外。

期間,寫廣播劇出身的父親從中指點他的文筆,每每不滿意便很兇的嘆氣說:「不好,重來。」阮聖予不氣餒越寫越起勁,直到各大報(中央日報、民生報、國語日報等)皆採用他的文章,他終於揚眉吐氣,不僅賺取了稿費,甚至交了30多位筆友。

「有女孩子寄照片來;還有人從花蓮寄大理石給我……」當母親發現後,警告兒子不准交女朋友,渴望交友的他不服氣的問:「為什麼我不可以?」後來別人一句:「你拿什麼養活別人?」一語驚醒夢中人,阮聖予認清現實而作罷。

講師身分 激勵生命

歲月匆匆而逝,年邁的父親生病,母親中風,照顧重擔落在阮聖予的弟弟身上。弟弟被照顧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在醫院看護工的建議下,阮聖予入住伊甸一壽養護中心。在這裡有專人照料,安排豐富的課程,阮聖予盡情的享受後半人生。如今,他更多了一個「生命講師」的身分,他開始站上舞台,講述自己的經歷。對阮聖予而言雖然是一種嘗鮮,但對聽眾來說,卻是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激勵言語,激盪在彼此心中。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3 期 2016.7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