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的金梅阿姨竟然樂於拿起麥克風在眾人面前高歌一曲

這是她從未想過的畫面。

獨居的她面對安靜的家難掩心情落寞,

來到銀髮俱樂部有新的朋友、新的活動,每到周三成為她最期待的日子。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金梅阿姨的個性安靜內向,

一生以丈夫、子女甚至孫子女為天,盡心盡力為家庭付出,

一直到家裡再沒有人需要她全職照顧

她踏入伊甸的鶯歌大湖銀髮俱樂部,唱唱歌、交交朋友,

生活有了期待的目標,她開展了一段新的、快樂的老後人生。

金梅阿姨將近
七十歲了,

旁人對她的印象總是靜靜的,回憶過往雖然話不多,卻充滿了濃情依戀。

她說十幾歲就認識了當時從軍的丈夫,

丈夫像小說情節一般等待她長大成人,將她娶回家,然後生了四個寶貝。
 

 

生活重心 相夫教子


努力拉拔子女長大,

金梅阿姨四十多歲就做了阿嬤,再接力帶孫子,

傳統婦女總是擔任家庭的照顧者,也是隱形的家庭支柱,

在每個家人的背後支撐他們,偶有接點家庭代工來補貼家用,生活過得平淡恬靜。

等到孫子都大了能夠自立之後,金梅阿姨沒得休息,繼續全職照顧老年病中的丈夫。

到了晚期丈夫略略失智又重聽,夫妻之間講話必需要愈來愈大聲

相親相愛了一輩子,金梅阿姨說她不喜歡怎麼變成好像在吵架的感覺,

於是想出變通辦法,改用筆談溝通來改善。



寫下日記 遙寄思念

這個家滿是金梅阿姨的回憶,那亦是她一生的功績勳章。

丈夫走後,她婉拒兒女們想要接去同住的孝心,反而喜歡一個人住在這間老房子裡,

天天撕日曆,用日曆紙背面的空白處寫信

向過世的丈夫說說瑣碎小事,心情點滴,

「他最後一段日子只能用筆談,所以我也習慣這樣跟他講話了,就好像寫日記一樣。」金梅阿姨說。

 

有一天,熟悉的鄰居太太相揪,

說:「離家非常近,走路不到五分鐘的地方有個伊甸鶯歌大湖銀髮俱樂部,可以過去唱唱歌耶。」

金梅阿姨心動了,跟著老鄰居去看看。

 

共餐聊天 豐富生活

「第一次來的印象是這裡面服務人員都很好,大家唱唱歌蠻快樂的。」

自謙容易緊張又不會講話的金梅阿姨在這裡感到親切與放鬆,交到許多朋友。

平常十幾二十多人,大家都屬於相同世代,擁有相同話題

最棒的是,就連喜歡唱的歌都是同一個年代的。

 

慢慢的,「每個禮拜三要去銀髮族俱樂部」這件事成為日常生活期待的目標

一到星期三,大夥兒先共餐,一起吃頓飯聊聊天,

有時候金梅阿姨會自備一些小點心帶去大家分享,

然後唱歌、下棋、打麻將等等很多選擇。

俱樂部也常舉辦活動,像是做做健康操或蝶谷巴特等手工藝,

每個月有一次健康講座,也曾邀請樂團來表演。


 

群組問候 開心歡唱
再一陣子,外孫女教會她使用智慧型手機

除了家人群組之外,她也擁有了專屬於自己的朋友群組,

在這個銀髮群組裡大家每天多次貼圖彼此問候:

早安晚安天涼了,養生保健動一動,

即使一個人在家看著手機也有人氣,還有同一年代的老歌,這很重要呢!

她說:「這樣大家就可以先把禮拜三要唱的歌聽熟,在家練唱。」

到了聚會那一天現場唱起來就更有感。


金梅阿姨回想之前丈夫生病時很是愁煩,

自己健康也出狀況,心臟裝了一個調節器

後來孫子大了,老公也不在了,那一年倍感孤單,

「來這邊才開始拿麥克風學唱歌。」

她的心情開朗了:「假日兒女回來,我去市場買菜回來煮給大家吃,說說笑笑很開心。」

金梅阿姨的女兒也對俱樂部讚譽有加,說媽媽每次要來之前都顯得特別有元氣。

 

不再只是當家人的聽眾,現在金梅阿姨也有新鮮事能夠分享,

「來這邊有心靈的寄託,我覺得很開心,

非常感謝伊甸的大家照顧我們這些老人,把我們當做親人一樣。」

卸下家庭重擔,金梅阿姨享受著這安心又自在的老後生活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9 2017.11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