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這首歌不光適用在孩提時,也適用在人生各階段。特別是即將迎接新生命的產婦,產後坐月子、帶孩子的媽媽,對這首歌會特別有感觸。然而,當住處未必在娘家附近,該去哪裡尋得育兒的港灣呢?

 

伊甸基金會─澎湖托育資源中心(以下簡稱親子館)為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溫暖的澎湖灣,不僅有豐富的育兒資源的支持,更是爸媽們的第二個娘家。

 

熊愛攝影_20230407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採訪拍攝082

 

下午,剛滿10個月大的娜娜和媽媽來到親子館,身為頭號粉絲級的「常客」,娜娜在此就像在自家一樣自在。娜娜媽媽聊到,女兒即將出生不久前,從事軍職的先生派任澎湖。夫婦規劃,先生先來安頓好環境,娜娜母女再飛來相會。

 

017圖說:娜娜和媽媽是親子館的頭號粉絲級常客。

圖說:娜娜和媽媽是親子館的頭號粉絲級常客。

 

女兒出生三個月後,娜娜媽媽辭職、動身來到澎湖,遠離苗栗的娘家,頓時少了親援。當娜娜媽媽發現馬公市光榮公園裡有親子館這個好所在,自此把親子館當成在澎湖的娘家,母女倆幾乎天天報到。

 

「娜娜喜歡穿花花衣服的人、喜歡拔別人的襪子。」娜娜媽媽笑著分享女兒在親子館的點滴。

 

娜娜爸爸派來澎湖雖是暫時性的,但軍醫工作十分忙碌,有時還得值夜班,難有充裕時間共同育兒。

 

親子館社工鄭春貴分享了一則影片,片中正是娜娜搖搖晃晃學走路,見證娜娜成功地在親子館跨出一小步的一刻,娜娜媽媽和親子館老師們發出的歡呼,並不亞於阿姆斯壯在月球跨出第一步的歡欣。

 

020圖說:親子館見證了娜娜跨出一小步的一刻(示意圖)。

圖說:親子館見證了娜娜跨出一小步的一刻(示意圖)。

 

親子館不單提供娜娜媽媽各項育兒資源,社工鄭春貴和教保老師王芝芸幾乎就是她們在澎湖的家人,為娜娜每天成長的小進步感到欣喜。為此,娜娜爸爸十分感激親子館陪伴妻女。一日,還專程來到親子館道謝。

 

另一位常客好好,午覺睡醒後也和媽媽來到親子館。好好媽媽的娘家在桃園平鎮,也是婚後隨夫來到澎湖。

 

047圖說:好好和媽媽也是親子館的常客。

圖說:好好和媽媽也是親子館的常客。

 

「我有買海鱸魚,可以蒸一蒸當副食品,妳也帶一點回去。」娜娜媽媽說。

「好啊,可以煮味增麵。」好好媽媽答。

「啊啊啊…」娜娜說。

「咿啊咿啊…」好好答。

 

兩位媽媽聊了起來,娜娜和好好也同時牙牙學媽媽們聊天。旁邊還有爸爸帶兩個兒子初次造訪親子館。哥哥不怕生,溜滑梯、騎彈跳馬、搬玩具,玩得不亦樂乎。弟弟年紀還小,偎在爸爸胸膛看哥哥和其他小朋友玩。

 

007圖說:孩子在親子館和同儕玩。

圖說:孩子在親子館和同儕玩。

 

2022年親子館在馬公服務滿10周年,環境整潔、井然有序,不見老舊。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兩名老師發揮創意利用廢棄物,純手工製作的時節裝飾。書架上陳列著繪本、教養書籍,玩具櫃上有各式新穎有趣的玩具,以圖示標誌,讓小小孩來此遊戲,也學習玩畢,按著圖示將玩具物歸原處。

 

062圖說:玩具以圖示標誌,孩子學習物歸原處。

圖說:玩具以圖示標誌,讓孩子學習物歸原處。

 

「這裡的玩具、教具、書籍等都可以外借,短期來澎湖工作、或是來玩的,都不用再買喔!」王芝芸向前來詢問的民眾介紹。

 

澎湖親子館資源豐富,成為許多「異鄉遊子」的育兒後盾,也不忘發揚在地精神、照顧鄉里。鄭春貴有感本地孩子應多認識家鄉文化,親子館遂在元宵節設計用旺旺仙貝做海龜,融入灑網捕魚等活動。另外,還拾起了一道快失傳的民間食文化─菜繭。

 

澎湖人到冬天習慣吃菜繭,菜繭是一種糯米糰菜包。得知沐沐的阿嬤會這項手藝時,親子館慎重地邀請阿嬤當講師。阿嬤今年65歲,以前帶沐沐姐姐的時候還生龍活虎,後來腦栓塞使右半邊肢體活動受限,帶第二個孫女沐沐時,她感到體力大不如前。

 

「呷老,沒路用啦!」阿嬤不時悲嘆。

 

沐沐媽媽告知親子館阿嬤的身體狀況不便坐地板,所以每次沐沐祖孫前來,親子館就教2歲的沐沐拿椅子給阿嬤坐,阿嬤備感窩心。親子館又安排阿嬤介紹菜繭課程。戴上親子館精心製作的廚師帽,彷彿有了主廚魂加持。那一天,阿嬤和與會者共度世代文化傳承的美好時光。日後沐沐祖孫再來親子館,大家紛紛誇讚阿嬤的手藝,阿嬤自此提高自信心,不再直嘆自己年老無用了。

 

親子館的辦公桌上擺著巴掌大的喜餅盒,那是阿文媽媽生第二胎,阿文外婆來台送給親子館老師的小禮。阿文媽媽的娘家在越南,COVID-19疫情緊張期間,親子館門可羅雀,阿文媽媽卻無所懼地天天帶阿文來親子館。親子館老師注意到阿文的語言發展似乎有落後跡象,特別多與阿文互動。阿文媽媽也很積極地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幫助。日後疫情趨緩,阿文一家欣然參加親子館辦的親子活動,以社交增進阿文語言發展。多管齊下,阿文中文已經能夠講得很流暢了。

 

114圖說:阿文外婆從越南帶來的喜餅。

圖說:阿文外婆從越南帶來的喜餅。

 

「老師,妳們看阿文!」在阿文入學前,阿文媽媽特地帶阿文見親子館老師,分享語言發展進步的喜悅。

 

場館裡寶寶爬呀玩的,家長們也互相形成支持力量,聊聊美髮美甲、相約團購,也能從照顧壓力得到紓解。館內二名老師,王芝芸負責嬰幼兒課程,鄭春貴跑外展和倡議。一邊接待來客,一邊還得聯繫週末的戶外親子活動。此時,便顯出志工和在地力量的重要了。

 

094圖說:家長在親子館互相形成支持的力量。

圖說:家長在親子館互相形成支持的力量。

 

王芝芸就是從志工成為教保老師。更精確地說,是從親子館的愛用者開始。從台北嫁來澎湖,她很能體會沒有娘家幫忙的家長心境。王芝芸的兒子在親子館從爬到走,可以說是在親子館長大的。

 

「很謝謝貴貴老師(鄭春貴),總不吝分享育兒的各樣資訊,感受到這裡的和諧與溫馨。」王芝芸感謝著說。

 

她還記得帶孩子認識顏色,需要影印,鄭春貴立馬協助,從不說自己很忙。這份熱情減緩了家長的育兒焦慮,多了穩定的支持力量。於是乎,看到徵志工的訊息,王芝芸當仁不讓,希望將這份溫暖延續下去。2022年春,親子館缺一名教保老師,有教保員資格的王芝芸立即把握機會,正式成為親子館一員。

 

2名人力得發揮最大值,靠彼此的俐落度和默契,負責全澎湖的托育資源業務,主動樂意為家長提供不在計畫內的服務。親子館老師不是單打獨鬥的,她們的熱情吸引家長、甚至阿公阿嬤樂於投身育兒的志工行列。

 

106圖說:2位親子館老師王芝芸(左)、鄭春貴(右)。

圖說:2位親子館老師王芝芸(左)、鄭春貴(右)。

 

職能治療師巡迴服務期間,家長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關心彼此孩子的成長發展,幫忙發想提問。親子館多了一份濃濃的菊島溫情。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 只是一片海藍藍

 

147圖說:林頭公園岸邊。

圖說:林頭公園岸邊。

 

澎湖夏日炎熱,秋冬風勢強勁。親子館把握春天,在澎湖擁有最長海岸線的林投公園舉辦親子野餐活動。還安排了藝人鯊魚叔叔歡唱、帶來精彩的折氣球表演。在舒適的天候下享受親子好時光。

 

熊愛攝影_20230408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林投公園親子野餐活動005

熊愛攝影_20230408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林投公園親子野餐活動029

熊愛攝影_20230408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林投公園親子野餐活動130

熊愛攝影_20230408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林投公園親子野餐活動048

熊愛攝影_20230408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林投公園親子野餐活動104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孩子們隨著伴奏高歌「外婆的澎湖灣」。歡樂的歌聲中透出,無論您是澎湖在地居民,或是前來花火節的觀光客,凡有小小孩的家庭,親子館都張開雙手歡迎您。

熊愛攝影_20230408_伊甸基金會_澎湖托育資源中心林投公園親子野餐活動142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04.20 NO. 4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