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6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鳳山早療中心

 

自閉症孩子容易有人際關係障礙,溝通和相處都困難重重,「他們跟人的連結像是一條虛線。」鳳山早療中心職能治療師李佳茵用比喻的方式道出父母照顧上遇到的困境。

 

自閉症孩子有他的特質,他們有的對聲音過度敏感,特別不喜歡自動門的開關聲音、吹風機或烘手機等發出的聲響都會令他們不舒服。他們有固著性,例如:喜歡吃固定顏色的食物、吃固定質地的東西,只挑某種衣服穿著等等。到餐廳用餐,孩子有時只是不喜歡椅子的顏色或是不喜歡餐廳的味道,便嚎啕大哭起來。還搞不清楚事情原委的爸媽,只能匆忙帶著孩子離開現場。

 

對自閉症孩子來說,造成他感官上的不舒服的原因不會只有一個,就連他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也不會只有一種。爸媽在養育過程中,孩子狀況連連,在在令他們受挫,究竟該如何跟孩子互動和溝通呢?

 

先跟人產生連結  再教他口語能力

 

在溝通之前,先了解孩子。他們常常出現重複行為,對感興趣的事情,會沉浸其中。就像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中的爸爸企圖想引起自閉症女兒的注意,他跌倒裝哭都無效,女兒不為所動地專注玩自己的火車,令他照顧上備感無力。李佳茵表示,爸媽照顧自閉症孩子必須要增進親職能力,並正面看待孩子的興趣,生活中提高與他們互動和遊戲能力技巧等,才有辦法有效溝通。

 

像有孩子非常喜歡數字,他見到你不會跟你打招呼,一開口講的是幾點幾分,「他不管你聽不聽,他就一直說。」看似跟人有連結,「他將他有興趣的東西跟你互動,但不見得是生活情境需要的。」

 

肚子餓時,口語能力好的孩子他不會對人說,只會對著空氣講話:「我肚子餓了。」口語能力不佳的孩子,當他有需求時,直接用行動把人拉過去。李佳茵坦言:「他們找人是困難的。」爸媽遇到這種情形,可以詢問他:「是這個嗎?」教他揮手代表「不要」;比出來代表「要」,介入有效溝通方式,比直接拉人過去更有效率。

 

學習上,自閉症孩子對線條、文字、背誦方面很厲害。在中心,能力好的記得注音符號的大有人在;甚至高功能的孩子,可以講出恐龍的種類、紀事、年代等等。相對地,卻有三分之二的自閉症孩子口語能力不佳,因此需要借助多元管道作溝通。比方說教他指圖卡換東西、或是仿說、用簡單聲音互動、用手勢等,先跟人有連結,後續才會教他開口說話。

 

OT4

(圖說:李佳茵治療師帶著慢飛天使上音樂課。)

 

與自閉症孩子互動時,不妨先跟他建立關係。李佳茵分享教養常出現的狀況,若大人靠近他,容易害怕而出現情緒。有時爸媽說明事情時語氣大聲一點,孩子會以為大人在罵他。到頭來,爸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反而陷入處理孩子的情緒當中。跟孩子溝通時,建議爸媽輕聲說,讓他理解。

 

通常自閉症孩子有觸覺敏感,不喜歡肢體接觸,建立關係時,要讓他知道觸碰並不危險。李佳茵分享一個小訣竅,當她摸孩子時,會注意自己是用指尖(較刺)或指腹力氣(溫和)作接觸。

 

平常在家,爸媽也可以天天幫孩子用乳液按摩,讓他了解肢體接觸是正向的行為。撒嬌和擁抱對一般孩子而言再自然也不過,但對自閉症孩子來說,擁抱需要練習。「他們給我抱都是用背靠著我。」自閉症孩子無法正面擁抱,當他願意用背靠你表示友好,也是不錯的關係。

 

沉浸自己世界 誘發興趣提高參與度

 

自閉症孩子沉浸於自己的世界,那麼平時如何引導他參與活動呢?首先要誘發他的興趣,讓他感到好玩。

 

上課時,自閉症孩子常常在活動區外圍自顧自地玩,李佳茵指出,此時不要強迫他立即參與活動,否則他會退縮。建議先讓他平行參與,當他在旁邊玩,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開心時,會勾起他短暫的注意,這時可以抓住機會詢問他:「你看,這個很好玩,要不要一起玩?」引起他參與的動機。

 

認知學習時,不妨針對他感興趣的東西做延伸。假如他喜歡車子,就可以用車子做介入,學習車子的數量概念。當孩子發現你可以跟他玩時,再教他其他的玩法,例如:加入道路概念,學習什麼是馬路、紅綠燈、車子類型等等。

 

自閉症孩子學習上很難類推,他會認為某種樹叫作樹,換另一種樹的形狀或圖樣他就不會類推;對於動物類別抑是。

 

李佳茵強調不要讓孩子學習變得單一,而是要循序漸進,加入新的學習。爸媽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沒興趣,就不教其他東西。當孩子專注玩車子,爸媽可以在旁邊另外放一個新玩具,不管他感不感興趣,只要他眼神一撇,就問他:「要不要玩玩看?」抓住稍縱即逝的瞬間詢問他的意願。

 

有時想教他使用積木,在不破壞他原本的世界下,可以教他利用積木堆疊做出車子形狀,或是拿積木當鐵軌,延伸玩法。

 

看到孩子的優點  學習管道多元化

 

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總是眉頭深鎖,反映兒子口語表達不好,又認為別人不瞭解他,便會情緒爆炸。加上他有固著性行為,每天吃一樣的東西、走一樣的路,在教養上令她傷透腦筋。

 

就李佳茵上課時的觀察,該名孩子沒有觸覺敏感問題,可以跟同學打打鬧鬧,也交到好友。有生理需求時他會主動表達「我要尿尿」、「我要睡覺」等。一有作品,便會跟老師分享說「你看!」;中午牙齒刷乾淨時,也會說「你看!」

 

她建議媽媽不要看他的缺點(情緒不好),否則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引導家長先看到這個部分,之後才有辦法一起做別的事。」李佳茵說。

 

自閉症孩子跟人的連結少,但是他還是會學習。當他看到大人都會去關懷別人,他自然也會去做。在中心,可以看到自閉症孩子看到別人哭,他會去摸他一下,表示安慰,這都是爸媽的身教。

 

一般家長習慣靠口語教導孩子學習,不妨用多元管道齊下,借助音樂輔療、動物輔療等,對慢飛天使來說都是好事。

 

早期療育介入下  孩子進步看得見

OT5

(圖說:慢飛天使一起上勞作課,訓練手部精細動作。)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至於適合哪一種方式?取決於爸媽對孩子的了解程度。

 

李佳茵分享一個案例,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帶女兒剛來中心接受早期療育,她向李佳茵哭訴女兒沒有口語,常常有情緒;想解尿時會全身脫光光、有時會打人或抓對方的頭,種種行徑讓她覺得人生沒有盼望。

 

李佳茵分析孩子行為的背後,其實她想跟其他小孩互動,但是不知道方法。於是,她教這位自閉症孩子跟人互動要說「嗨!」不要暴衝出去打人或抓對方頭髮,而是先在家演練,例如:「摸媽媽」。

 

孩子沒有口語,李佳茵教媽媽利用圖卡介入,了解孩子的心思。之後漸進式地加入口語描述,如:遞給她一瓶養樂多時,教她說「養樂多」。開心的是,這位孩子後來發展出口語能力;有生理需求時也會說出詞彙,讓媽媽看見希望。

 

媽媽在中心的指導下,用更多方法介入,像是用繪本講故事給女兒聽,跟她互動,在一次次的親子活動中日漸進步。李佳茵稱讚該名媽媽不但勤作筆記,也願意花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跟孩子的情感連結很強。

 

後來該名孩子升上國小進入資源班就讀,不但遇到好的班導師,也能上台自我介紹。生日時,全班一起為她唱生日快樂歌,她靦腆地低頭笑,媽媽跟李佳茵分享她看見孩子進步的地方,是很成功的經驗,也是早療努力的成果。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3.17   433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