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2)

(圖說:張來好努力服事,深獲劉俠嘉賞。)

 

文|楊可玉

「如果沒有神,就沒有我。」淡水基督教會牧師張來好從小作為一個養女,雖然幸運地得到養父母疼愛,但是因為家境貧窮,自然培養出張來好以工作為導向的價值觀,似乎只有多賺錢才是人生在世的目的。婚後一年,懷著八個多月的身孕,張來好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看著丈夫從眼前被刑警押走,後來因罪被判無期徒刑。那時的她,生命似乎是一條沒有盡頭的下坡路,張來好一個人生產、一個人拉拔孩子長大……曾經那麼渴望擁有家庭的她,想也沒想過,一夕之間,自己竟然成了單親媽媽。

 

在認識神之前,張來好的日子滿是痛苦、淚水,充塞著怨天尤人的自傷自憐,然而就在這樣徬徨無助的光景中,神打發愛主的鄰居來親近她、關懷她。在鄰居的帶領之下,從剛開始願意進到教會參加聚會、慢慢接受主,到了一九八四年春天,張來好在母會林森南路禮拜堂受洗,正式成為基督徒。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神的話語深深打動她,使她不顧一切,奔跑來到主的面前。

 

好奇開始 意外恩福

 

與受洗同年,張來好進入伊甸服事。談到與伊甸的接觸,張來好回憶著說,其實只是起緣於內心的一點好奇。當時基金會成立不久,張來好有機會造訪參觀,因為受到創辦人劉俠女士的見證所激勵,她滿腔熱血地決定投身這個大家庭。「起初進入伊甸面試時,劉姊叫我認真考慮兩件事:第一,在這裡工作,必須一個人當三個人用;第二,來到這裡收入很少。」「是真的很少,」她笑著補充說明,「那時一個月只有1萬出頭,」錢少事多,看似嚴苛的條件,張來好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剛信主時內心火熱,滿溢著願意服事人的熱忱,使她一下子跳脫從小金錢導向的價值觀,甘心樂意為主擺上。

 

而 神從來不虧待愛祂的人。原本一股腦兒的衝勁與熱情,想要盡一己之力幫助身心障礙朋友,結果沒想到,服事人的反被服事。親眼見證那些身障朋友充滿喜樂的生命,張來好竟然也能夠放下心中的愁苦,跟著他們一起突破困境、發揮潛能,一點一滴活出 神,以及神所賜的豐盛。

 

早期台灣社會缺乏無障礙概念,不但各種硬體設施有待建立,連帶就學、就業等環境,對於身心障礙朋友也都相當不友善。例如規定身障人士不得取得教師資格,只因認定他們的外在形象不堪為人師表,諸如此類現在看來完全不合情理的限制,使得許多人即使走出家門,仍然處處受到限制與歧視。談到如今身障人士能夠享有與一般人平等的待遇,擁有就學、就業權,甚至受到國家立法保障,政府機關雇員每五十人、企業每一百人中須有一名身心障礙者……張來好歷數在伊甸陪伴身障朋友爭取自身權益的過程,字字句句帶著力量。

 

張來好加入伊甸的時候受洗不久,信仰根基不深,她一方面繼續接受母會教導,另一方面,也從伊甸的晨更與禱告會裡,得到更多養分。有好一段時間,她負責將主日講台信息文字化,以便刊登週報。這是一項非常紥根的服事,每次整理過程至少六小時,在稿件完成之前,早把信息反覆聽得倒背如流。而透過劉俠女士的分享,張來好感性地說,「我看見在主裡真善美的人生。可以聽見在工作上的主管,真實地去談自己與 神的關係、自己的失敗、自己的軟弱與悔改。」 神的作為透過劉俠毫不文飾的分享彰顯出來,使張來好的信心得以被堅固。

 

回應呼召 神學裝備

張來好牧師

隨著信仰根基一點一點地加深,張來好決定回應 神的呼召,進入拓荒宣教神學院接受裝備。在拓神四年的時間,她學習開拓與教會建造的概念。結束在這裡的學業之後,張來好回到伊甸任職,由於深覺許多人內心深處的需要,因此再次以在職的身分,進入衛理神學研究院接受造就,提升教牧與諮商輔導方面的能力。前後十年、兩個階段不同的裝備內容,從各方面建造她成為 神所揀選使用的器皿,使得她日後的服事,能夠在體貼人的同時,更懂得領人體貼造物主美好的心意。

 

回顧伊甸二十七年的服事,張來好堅定地說,「我看見 神在伊甸作工。」除了專屬於同工們的晨更與禱告會以外,她最喜歡參加每個禮拜六的「伊甸時間」。這個聚會開放給所有的福音朋友,劉俠女士滿有神的智慧,提出以藝文活動吸引人走進來的想法,透過分享美好的事物,把福音帶給更多的人。

 

「這裡是樂園好土,」張來好說,「所以容易開花結果。」「在伊甸,許多人經歷生命改變,成為祝福。」看著早期的身障朋友如今成為大樑,一次又一次見證「從不能到能」,張來好的內心充滿感恩。這一切,正如耶穌所說的一句話:「我來了,是要教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b)

 

樂園好土 與神同耕

IMG_0003

(圖說:張來好牧師最懷念伊甸的,是像家人一樣的情感。)

 

透過服事學習,張來好更多體驗與 神同工的美好。她曾在擔任探訪組長期間,經常性地穿梭各大醫院。早期沒有個資法的限制,醫護人員大多相當樂意提供復健名單,使她有機會探訪、關懷許多身障朋友。其中特別是因為意外或病變中途致障的人,格外需要「從心」被建立,而當他們被建立起來以後,通常更容易在復健中看到實際的成效。

 

兩年半前,張來好順服 神的帶領,離開伊甸,來到淡水基督教會協助牧養事工,嘗試服事不一樣的族群,直到如今。曾經歷任總務組長、探訪組長、喜樂團長、福音中心主任、會牧、養護主任、早期療育主管、新移民發展主管、雙福學院牧長,回想在伊甸二十七年的光陰,她感性地說,「我最懷念伊甸的,是像家人一樣的情感。」如同她自己深刻走過的人生體會:「如果沒有神,就沒有我」,張來好深深記念那些在主裡的家人,祝願大家:「更多認識神、活出神,更多地學習讓 神工作、讓 神掌權」!

 

最愛的聖經文: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b)

 

最愛的劉姊話:

禱告、禱告、再禱告。

 

生命甘霖1:

妳又不是身障者…

聖經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9)一開始張來好習慣採用單兵作戰的策略,獨自前往醫院探訪傷患病友,雖然機動性較強,但是對方往往只用一句:「妳又不是身障者,不懂我們的痛苦」,就封閉了心裡的那扇門。漸漸地,張來好學會運用「相同屬性」的力量,帶著組內的身障同工一起服事,「這才知道一個蘿蔔一個坑」,她領悟地說。原來萬事互相效力,神的工作竟是如此奇妙。

 

當一個身障朋友被改變,神就使用他的生命,成為別人的祝福。在那些年日,張來好一方面身為負責事工的人,同時也是許多神蹟的見證者。她將一個又一個的身障朋友帶到需要關懷的地方,與他們一同用詩歌、用神的話語去服事人,將屬天的安慰帶到病房、帶到復健室、帶到老人院裡。看著這些從低谷中爬起的生命發光、發熱,讓神工作,帶出的果效真是超乎所求所想。

 

生命甘霖2:

劉媽的放心

劉俠女士以及她母親的生命榜樣,成為張來好牧師日後接受呼召,出來全職事奉的關鍵。張來好回憶,有一次,劉俠病況危急,「我和管家一起送劉姊到醫院,看見她的狀況不好,我們心裡都很痛苦、很焦急……」當時劉俠的父親過世不久,劉媽面對已然與可能發生的重大變故,竟仍然一派平靜安穩,七十六歲的老人家還安慰大家說:「放心!劉俠是上帝的女兒,上帝會照顧她。」劉媽的敬畏與信心,給晚輩帶下 神的安慰與力量。

 

給伊甸的祝禱文:

文| 張來好牧師

 

神所設立的伊甸是活水泉源之地

使許多軟弱者在伊甸得剛強

使許多被擄者在伊甸得釋放

使許多壓制者在伊甸得自由

使許多個人與家庭在伊甸得安慰

伊甸充滿著神的榮耀的作為

願與伊甸接觸的每一位

都深深的領受 神從上頭來的祝福

也願伊甸更深走在 神所賜福的每一步

因有 神的同在就有一切的恩惠與豐富

 

資料來源:文章節錄自伊甸基金會【新蘆葦集2 傳道發光一書】伊甸園電子報2023.2.6  432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