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家庭長大,簡老師有著一份憐憫之心。他看到人的需要,義不容辭帶著學生做公益並發起愛心紅包,讓小額捐贈也能溫暖人心。退休的他,依然扛起募款責任,讓愛的故事一個個接續下去。

123_5414

(圖說:簡老師發起愛心紅包,幫助弱勢族群。)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小額捐款也能匯聚成大愛!曾是格致中學的簡老師,教學之餘發起愛心紅包募集活動,多年勸募下來,萬萬沒想到支持的人和捐助的金額越來越多,他全數幫助伊甸基金會等機構的獨居長輩、身障朋友、育幼院孩童、街友、五峰鄉原住民部落等,讓他們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

 

每年,簡老師要走訪11個關懷單位撥交賀年紅包,他深刻感受,雖然每個紅包區區200元,卻能溫暖人心。這些年下來,簡老師已經把愛心紅包當成份內工作,「很多人有需要啊!」。 

如今他從學校退休,他的善行依然要堅持下去。簡老師樂當勸募召集人,把社會的愛心分享給弱勢族群,「做到現在,我獲得的最多。」簡老師衷心地說。

 

樂於助人的簡老師,他的所言所行就像聖經馬可福音12:31,「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因著童年的成長背景,簡老師對待弱勢朋友額外有一份同理。

 

「小時候家裡狀況比較清寒,課餘時間大多要跟爸爸去工作。」兒時曾跟著哥哥去造紙廠撿煤焦賣給鐵工廠賺外快,「那時候天還沒亮就去,工廠的一位阿溪阿伯知道我們家狀況特殊,都會開門讓我們先進去,不然時間晚了會很多人來搶……」,簡老師娓娓道出家中際遇。

 

關懷長輩 帶學生做公益

 

家境雖然貧寒,但簡老師卻把吃苦當吃補,「這些都是成長的資產。」大學畢業後,簡老師先到旅行社上班兩年,輾轉來到私立格致中學當起理化化學老師。在私立學校要求課業的同時,簡老師帶不忘帶學生做公益。

 

1996年,簡老師帶學生到八里的台灣天主教安老院去協助打掃環境,回來後,同學寫日記表示,他長大後一定要認真賺錢,不讓爸媽住到機構。即便安老院修女已盡心竭力照顧他們安老,但是老人家展露的落寞神情令他非常不捨。

 

「這樣的事可以跟教書結合。」簡老師把社會關懷融入班級經營的選項。他幫安老院募集發票,一次修女興奮地打電話給他,說發票中了4萬元獎金,讓她喜出望外。簡老師把這件事情告訴學生,學生更加樂意捐助發票。

 

青銀共融 課本學不到的東西

 

一年簡老師帶學生去安養院打掃兼表演,與長輩同樂。表演完畢,修女準備大夥兒吃點心,學生經歷生命觸動,雙方做了很好的交流。表面上看似學生付出,簡老師卻感謝有這樣的環境讓學生能一展長才。40分鐘的表演,學生從中得到可貴的經驗,「那是課本學不到的東西。」

 

2004年,簡老師改變做法,在歲末寒冬之際,為了讓接受者可以得到直接的關懷與祝福,於是發起募愛心紅包的行動。

 

一開始向任教班級勸募,發起100元紅包,同時請學生在紅包上題字、畫圖、署名,獻上誠摯的祝福。到了第三年,提升為200元紅包,「200元可以是一人多個、或是多人合資贊助一個金額。」簡老師解釋。

 

2020年,以「銅板愛心」之名擴大學生參與,共募集重達37.5公斤,兌換38,637元,取得193個賀年紅包。

 

簡老師也邀請同學到安老院陪伴長輩一起吃火鍋,「100多人份的量,採買、洗菜、擺盤、煮火鍋、協助長輩進食、場地佈置與復原、娛興表演等,都由學生分工完成。」學生難得有機會跟阿公阿嬤吃飯,學生開心,長輩高興,和樂融融。

 

學生不只陪伴長者,也到兒少家園陪伴幼童。期間,院長分享幼童的生命故事,例如:有人被媽媽遺棄來到這邊;育幼院前設置電話亭,是要讓對方通知院長門口有棄養幼童需要收留,簡老師聽完感觸良多,他相信學生會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

 

學校舉辦的關懷之旅,帶著學生進到伊甸的大龍養護中心。有些開朗的服務使用者分享他的生命故事,和同學互相消遣,有說有笑,好不快樂。

 

123_5410

(圖說:簡老師長年助人,認為收穫的是自己。 )

 

愛心紅包  溫暖每個人的心

 

近年來,加入愛心勸募的人越發踴躍,有校友、家長、教職員、社會人士共同參與。當把賀年紅包遞交到需要的人手中時,他們的回饋聲音,令人感動莫名。

 

簡老師舉例,蘆洲獨居的陳阿姨告訴他,她要把兩位學生給的賀年紅包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期待可以祝福一整年。

 

伊甸的愛德養護中心的社工也轉知他,服務使用者過年收到紅包竟感動得落淚。原本他該是要發紅包給家人的人,卻收到他人給的200元賀年紅包,對他來說滿是關懷。服務使用者們將這份愛心去便利商店買他們喜歡吃的零食,享受喜孜孜的年味。

 

隨著退休,簡老師原本只想再勸募兩年就要收手,但心想,接受方好像依然存在。還有人主動積極,兩位阿嬤總是會提早準備好新鈔,在紅包袋上題字包好,等時間到再交給簡老師。就連他的學妹也在自己的群組幫忙勸募,讓簡老師想停(募款)都停不下來。

 

簡老師因著從小的生活經歷,在某個時候付出一些,又剛好在教育場域,帶著學生做公益,讓愛像漣漪一樣蔓延越來越大,最後成就了一樁美事。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5.27  424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