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2日(南丁格爾的生日)是國際護師節,護理師不僅服務於醫療院所,更在各場域中貢獻專業,其中包括了少為人知的職場護理師(職護)。

學生時期,羅湘庭曾代表護理系宣示南丁格爾誓詞,每人手捧小蠟燭,燃燒服務的熱忱。出社會後幾經探索,目前成為了職護。一同來聽她分享職護的甘苦談。

封面

文|朱聖恩 照片|羅湘庭提供

 

職場護理師羅湘庭擺放了血壓計,供伊甸基金會辦公室的同仁量測。

 

一日。

 

「湘庭,血壓計是不是壞啦?我怎麼量都是200耶。」一位同仁向羅湘庭反映。

「好,我來看看。」她回。

「咦?我量是正常的呀!」羅湘庭測試,心裡喊著不妙,協助同仁再次測量及評估相關家族醫療史後,建議盡快到醫院檢查。

「可是我沒有不舒服啊!應該不用去看醫生吧?」

「有時因為身體長期處於異常狀況,會讓人很難發現或是輕忽,建議進一步檢查,避免憾事發生!」

 

經過解釋,這位同仁到醫療單位安排相關檢查,後續也順利進行相關手術及藥物治療,目前健康狀態穩定、重回職場。

 

南丁格爾

 

學生時期,羅湘庭曾代表宣示《南丁格爾誓詞》,現場燈全關,每人手捧小蠟燭,在莊重的氣氛中,她鄭重地宣示道:

 

余謹以至誠

於 神及會眾面前宣誓,

終身純潔

忠貞職守

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

勿為有損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

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祕密,

竭誠協助醫師之診治,

務謀病者之福利。

 

當時還是涉世未深的青青子衿,宣示當下,她感到渾身有力量,巴不得即刻能無私地投入醫護現場。

 

走出白色巨塔

 

畢業後,羅湘庭順理成章地進到醫院服務。由於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皆須輪班,為照顧罹癌的媽媽,她考量得換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才好,遂轉換到某基金會照顧中重度身心障礙者。

 

然而,在媽媽離世的打擊下,羅湘庭辭去教保員一職,到偏鄉義診轉換心境。

 

持續付出的消耗,她曾經一度想要遠離公益組織、社福團體類的職務,這過程中,她保持著禱告的習慣,將大事小事向神傾吐。

 

禱告之後,她收到了伊甸基金會的徵人邀約,工作內容雖與護理工作不盡相同,但因禱告中帶來的安心,便進入了伊甸。

 

護理師除了臨床,還能作什麼?

 

「很多護理師離開臨床,不知道要作什麼,大多會去當校護或到診所工作。」羅湘庭說。

 

離開臨床後,羅湘庭嘗試過五花八門的工作,試圖從自己的興趣找出方向和定位。

 

在一次因緣際會中,她聽到了關於職護的相關訊息。

 

職護是什麼?

 

「職護,那是什麼呀?」以前羅湘庭從沒聽過這個職稱,這勾起了她的好奇。

 

在工作職場進行服務的護理人員,正式職稱為「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也就是俗稱的「職護」或「廠護」。

 

台灣的醫療量能多集中在診所到醫學中心,但長期從工傷到職業病病例漸長的趨勢來看,著實需要醫護人員在前端經由衛教、健康管理來分散醫療量能。另外,近年員工的身心狀況與工作環境健康越來越受重視,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卻是維護個人健康與健保資源的王道。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2條,為了保護勞工健康,辦理健康管理、職業病預防及健康促進,勞工人數在50人以上就應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這就是職護由來的簡單說明。

 

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台積人是台積最重要的資產。」如果雇主將勞工視為重要的資產,以永續的眼光經營,自然會反映在對勞工健康的重視。

 

聯想到公共衛生教科書裡三段五級講到的第一級健康─初段預防(健康促進)竟可以實化在生活中,羅湘庭感到這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進而著手預備資格考試。

 

職護甘苦談

 

轉眼,羅湘庭在伊甸人資室擔任職護已有2年,最近因COVID-19疫情緊張而忙於協助員工快篩以及防疫諮詢。除了防疫,聊聊當職護的心得,她有感職護很需要人生的歷練並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

 

圖說:羅湘庭(中間,雙手比讚)與人資室同仁合影。

圖說:羅湘庭(中間,雙手比讚者)與人資室同仁合影。

 

身為職護的其中一項工作是依據員工填寫的調查問卷,並依過去健康資料綜合分析篩出邀約會談的對象,經由會談評估員工的身體與職場健康狀況。用意雖好,被列為高風險的同仁卻未必買單。

 

「我很好啊,不知道為什麼要有這個會談?」這是不少收到會談邀約者的反應。

 

彷彿收到會談邀約就被貼上「你有病」的無形標籤。

 

原來,相較於主動到醫院就醫的病人,可能因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感,所以職場上的勞工病識感反而相對來的低。職護給的建議恐成忠言逆耳,所以得先從建立關係開始,並從會談中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專業建議。

 

打造永續的健康職場

 

令羅湘庭印象深刻的是,她曾向一位同仁邀約會談,約了4、5次都被推辭。好不容易進行了第一次的會談,他的肢體語言與迴避的眼神透露了防備。在持續的關懷下,她說明了會談的目的是要從生活中找出影響健康的因素,標靶打中了這位同仁心裡的某處,這才敞開胸懷。經過定期治療、穩定用藥,這位同仁的健康狀況漸入佳境。

 

羅湘庭觀察到職場上不乏受身心狀況困擾的員工,例如:失眠、恐慌、憂慮等。表面看,他們都在服務弱勢、從事助人的工作。實際陪伴員工一路走來,她發現心理層面的需求需要更細緻的觀察,同時顧及同仁的隱私,才能給予身邊需要幫助的同仁適時的關懷。

 

為加強自己諮商的專業能力,下班後的羅湘庭仍勤於閱讀,增進專業成熟度。另一面,她每天都禱告,求主賜智慧的話好幫助同仁。

 

每次與同仁的會談,對羅湘庭而言都是成長與學習。目前,她正與伊甸的資訊管理處規劃健康會談預約平台。若是許可,也盼望未來有獨立的空間協助同仁傷口處理、換藥、會談等,較能顧及清消與隱私。

 

在職護的職位上,她不僅樂於貢獻專長、發展志向,更擴大服務疆界,與各部門合作,打造永續的健康職場。

 

圖說:優質職場以永續眼光經營,重視勞工健康。

圖說:優質職場以永續眼光經營,重視勞工健康。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05.19 NO. 4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