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將至,並非每戶人家都能享受溫馨豐盛的圍爐,許多弱勢長輩只能獨自面對空蕩蕩的餐桌。

農曆年前,伊甸基金會臺北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的工作人員們來到78歲阿敏姑家中舉辦到宅圍爐,不僅親手準備豐盛菜餚,還邀請阿敏姑與80歲的哥哥一起包水餃,享受家中難得的熱鬧氛圍。

01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下午四點,照服員及社工提著滿手食材,伴著人稱阿敏姑的李敏阿嬤回家圍爐。家門一開,笑著迎接眾人的是阿敏姑的哥哥及姪女-李阿公和李小姐。

 

78歲的阿敏姑患有智能障礙,智力約等於3~6歲的兒童,因此四十年來都由李阿公夫婦照看著。

 

約一年前,李阿公的太太因大腸癌過世,李阿公也到了80歲高齡,單獨照料阿敏姑已有些吃力,遂報名臺北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減輕平日的照顧負擔。

 

image
(80歲的李阿公是阿敏姑的主要照顧者。)

 

進入日照中心,阿敏姑適應良好,樂天的個性與其他長輩打成一片。此外,阿敏姑的認知能力也大幅進步,現在她已可以自行前往附近的公園散步而不會迷路。

 

臺北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組長朱逸臻稱讚阿敏姑是日照中心內的小幫手,用餐後總是熱心協助其他長輩收拾餐具。

 

果真,大夥兒一進門,阿敏姑的熱心表露無遺,馬上熱情向大家介紹家中擺飾,從鋼琴上擺放的相片到藏在餐桌後的小物,一一不放過。

 

「有其妹必有其兄」,李阿公也指著自己年輕時泳渡日月潭的證書,並拿出疫情前參與合唱團、導覽志工等活動的照片,話匣子全開,用流利的台語講著老故事,好似許久沒有與人暢談。

 

當天為了營造年節氛圍,日照中心工作人員們特別安排了包餃子的環節,阿敏姑捲起袖子躍躍欲試,原先數次揮手婉拒的李阿公也坐下,拿起餃子皮填充餡料。大家包出來的餃子形狀不一,欠缺了點賣相,卻完美保留了個人特色。
 

image
(阿敏姑協助將剛出爐的水餃端上餐桌。)

 

李阿公見狀想起了去年過世的妻子和遠在澳門的孫子,分享道:「以前我太太都會包水餃,我孫子都一起包,不知道多開心呢!」受疫情影響,李阿公已經兩年沒看到身在澳門的女兒和孫子,而當日恰巧又是妻子的冥誕,大家和樂融融包餃子的情景,看在李阿公眼中有著特別的意義。

 

李小姐表示,媽媽生前為阿敏姑的主要照顧者,兩個人情同姊妹,常常一起逛街買菜。一次兩人出門途中,阿敏姑不慎走丟,媽媽嚇得嘴唇都發白了,趕緊打電話向女兒們求助。

 

媽媽過世後,李小姐與妹妹輪流,晚上來幫父親與姑姑做飯,確保兩老不會餓到。有時隔天有事無法前來,便多做一些飯菜,叮嚀長輩按時用餐。這次圍爐,阿敏姑和李阿公也一起下廚,李小姐好久不見家中如此樂鬧的場景。

 

親手包的餃子與香噴噴的年菜終於上桌,李阿公坐在阿敏姑身旁,順手幫妹妹捲起袖子,再替她挾點菜,小動作中透露出對妹妹的疼愛。

 

image
(李阿公為妹妹挾菜。)

 

大家一面動筷子,一面天南地北地聊。在歡聲笑語中菜盤漸空,暖的不僅是胃,還有心。

 

臨走前,李小姐親切說道:「歡迎你們常來,家裡好久沒那麼熱鬧了。」

 

農曆年前,伊甸基金會臺北頤福社區式長照機構將美味年菜和熱鬧氛圍送到家,讓弱勢長輩提前過個溫馨的年。

 

資料來源:2022.1.18   《伊甸園電子報》 419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