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約產生417公斤的垃圾,創新高的數字顯示出垃圾減量刻不容緩。 

環保教育從小開始,台中中華非營利幼兒園利用繪本及一系列特色課程,讓孩子親手做、親眼看,了解環保與生活息息相關,也讓垃圾再利用、垃圾減量不再只是口號。

垃圾堆積2

文|許可晴 圖片|中華非營利幼兒園提供

 

中華非營利幼兒園的走廊上,一群孩子圍在老師身邊,盯著老師手中的粉色垃圾袋,頻頻交頭接耳。袋中裝的並不是什麼新奇的玩意兒,而是積累了整整兩個月的垃圾,以及因久未處理產生的蛆。

垃圾堆積1
(老師帶著孩子們觀察許久未丟的垃圾。)


「垃圾久久不倒會發生什麼事?」這是為期一年的環境教育課程開始時,老師向孩子丟出的第一個疑問。見孩子一臉疑惑,大夥兒乾脆直接著手實驗,將班上天天累積的垃圾集中在一起,每天觀察。

兩個月未處理的垃圾不僅散發惡臭,長出的蟲子甚至咬破了袋子,中華非營利幼兒園教學組長鄭蕬敏回想起當初的場景笑道:「其實老師們也有點害怕。」不過為了讓孩子領悟到環保的重要,這點恐懼對老師們來說不算什麼。 

 

化經驗為行動 從實驗中看見垃圾的過量危機

「除了累積垃圾,讓孩子知道垃圾過多對環境的影響,我們也做很多有趣的實驗。」一年的環境課程由鄭蕬敏與林沛盈兩位老師共同負責,她們帶孩子進行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像是將泥土和水盆搬進教室,在其中埋下各種垃圾,模擬真實的垃圾山、垃圾海,讓孩子親眼看看「垃圾超載」的大自然。

垃圾山垃圾海1

「老師,水裡面的垃圾都還在,但土裡面有些垃圾不見了!」孩子們拿著放大鏡發揮超群的觀察力,發現垃圾在土中較能分解。經歷過垃圾山、垃圾海的震撼,孩子們也不禁困惑,究竟該如何好好處理垃圾呢?

看著孩子好奇的臉龐,鄭蕬敏趁勢帶他們參觀校內的資源回收站,也採訪了幼兒園的清潔阿姨,了解校內的垃圾作業流程。「垃圾車什麼時候來?」、「阿姨妳會做垃圾分類嗎?」孩子們發問相當踴躍,同時體悟到乾淨清爽的校園必須靠大家一起維持。

 

參觀資源回收站
 (孩子們參觀校內的垃圾回收站。)

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概念,接下來就是實戰了!「後來我們決定帶著孩子一起把先前那兩個月累積的垃圾處理掉。」兩個月的「陳年垃圾」中參雜廚餘、樹枝、衛生紙等,成為了孩子們練習垃圾分類的好最佳機會。

「我們也帶孩子環視校園,撿拾被隨意丟棄的垃圾。他們很開心撿到很多垃圾,一直說:『這個我有看過!』、『我知道這是塑膠!』」看著孩子們從活動中得到許多知識,並開始理解保護環境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老師們感到相當欣慰。
 

 

廢物再利用 垃圾變藝術

「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回收,也撿了很多垃圾,但是同時我們每天產生的垃圾還是很多,那要怎麼辦?」環境教育課程進到第二個學期, 鄭蕬敏和林沛盈希望孩子學著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同時思考如何垃圾再利用。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她帶著孩子們參觀寶之林廢棄家具再生中心,園區內的再生藝術品尤其令孩子們印象深刻。

回到教室後孩子們馬不停蹄進行分組,開始發揮創意利用寶特瓶、紙盒等回收物製作出美麗的作品,像是其中一組孩子利用寶特瓶做成鯊魚的血盆大口,綁上線和小球後便成了一組鯊魚劍玉,充滿童趣的設計讓人會心一笑。
 

資源回收再利用創作1
(孩子專心致志,創作再生藝術。)

「起初孩子們對於材質沒有什麼概念,所以遇到很多困難,像是零件黏不上去,或是製作出的風鈴發不出聲音。他們必須共同討論出解決辦法或是替代方案。」鄭蕬敏表示, 製作再生藝術品不僅培養了孩子的環保觀念,更讓他們從中學習到團隊合作的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美感經驗。

資源回收再利用創作2
(創意讓回收垃圾有了新的面貌。)
 

一年的環境教育課程隨著大班孩子的畢業走到尾聲,鄭蕬敏稱讚孩子們各個都成了環保小尖兵,發現老師使用塑膠吸管會提醒道:「老師!不可以用塑膠吸管,要環保!」除此之外更將環保理念帶回家中,與家人出門購物時堅持使用環保袋。

環境教育從小開始,中華非營利幼兒園用一系列活動將環保融進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1.9.10    415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