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可以上課啊?」長輩在電話另一頭詢問社工。防疫期間,長輩居家打亂了原本的生活作息,日子過得單調、乏味。社工定時撥打關懷電話,成了他們心靈最好的慰藉。

熊愛攝影Panda-20210422-三峽托老中心-團體養生運動001 (1)

(圖說:日照中心停課後,長輩期待復課的那一天趕快到來。)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圖片提供|三峽北大公共托老中心

 

疫情爆發之前,長輩每天到日照中心上課,作息規律;三級警戒後,有些長輩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發呆,形成強烈對比。

 

社工從家屬口中得知長輩的狀況,有人開始不斷出現重複性言語,沒幾分鐘就詢問兒子:「今天怎麼不用去上課?」家屬被問得頻繁,只好開車載著老人家出門到日照中心門口兜一圈,在沒有下車的情況下,再打道回府,滿足長輩上課的渴望。

 

居家時間一久,老人家閒閒沒事,少了固定的作息活動,只能看電視做消遣或是嗜睡。有家屬反應長輩開始出現眼神渙散、兩眼無神的狀態,發呆時間變長的情況。

 

更有甚者,由於三級警戒一再延長,長輩被侷限出門,一顆想奪門而出的心蠢蠢欲動。

 

一位中度失智的長輩,每天收拾她的衣服塞到提袋後,便往門口衝。這時,家屬只好轉移她的注意力,緩和她躁動不安的情緒。

 

每天重複的行為不斷上演,衣櫃屢屢被長輩弄得凌亂不堪。家屬只好想方設法把衣服減量成兩三件,供長輩打包。家屬說:「由於重複次數太多,老人家的提袋都磨損了。」

 

黃雅君 (1)

(圖說:疫情期間,社工服務沒有中斷,依然固定打電話關懷家屬和服務長輩。)

 

三峽北大公共托老中心社工黃雅君在電話另一頭傾聽家屬的描述,一面告知家屬長輩出現重複性言語和行為,代表認知行為退化,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家屬不用強烈阻止,而能用緩和的方式紓解長輩的衝動。

 

疫情暫停收托 服務不減

 

黃雅君表示,打從日照中心暫停服務後,身為社工的他們便主動打電話關懷家屬停課後的需要,詢問他們需不需要照會個管師安排其他服務?例如:居家陪伴、送餐、沐浴服務等,降低家屬照顧上帶來的衝擊。

 

一位家屬表示,平時無法幫長輩備餐,此時伊甸的送餐服務剛好派上用場,從三級警戒一開始就使用服務到現在,免去她的煩惱。

 

另外一位爺爺雖然週間有孫子女和家屬陪伴,但為了飲食能夠多元化,在六月中旬開始使用送餐服務,提升口慾。

 

防疫在家  部分長輩退化

 

與家屬聯繫期間,黃雅君發現有些家屬在照顧和工作兩頭燒的情況下,身心俱疲。有家屬反應長輩退化現象好像越來越嚴重,「不僅重複性玩捲筒衛生紙,甚至會放入嘴巴吃。」

 

「媽媽現在有幻聽、幻覺,一直在講她小時候的情形。」一位家屬焦急的反應。

 

黃雅君針對長輩退化症狀,提醒家屬要如何關照。當失智長輩出現幻聽和幻覺時,她建議家屬當下不要質疑長輩,也不要和他對立,以免他情緒高漲。最好的方式是理解對方,順勢傾聽他的需要,必要時適度轉移他的注意力。

 

疫情期間因著電話關懷,黃雅君意外了解長輩的另一面。一位家屬分享道,過去強悍的媽媽在失智後,不再威嚴盛怒,脾氣反而變得溫和,笑言是「因禍得福。」

 

多元刺激  生活變豐富

 

2熊愛攝影Panda-20210422-三峽托老中心-團體養生運動011

(圖說:防疫在家,少了實體課程,有些長輩依然持續做運動,和家人一起活動,豐富生活。  )

相較輕度失智長輩情況,顯得好許多。一位長輩在家閒得發慌,原本是社工打電話關懷她,到後來變成她三天兩頭主動打電話到中心找照服員聊天解悶。

 

為了避免長輩認知退化,黃雅君在家屬line的群組提供運動和手作影片供家屬參考,希望他們能抽空陪伴長輩一起活動,豐富生活。

 

有家屬勤快陪長輩運動,帶著老人家做中心教的「平甩功」活動筋骨,每天半個鐘頭下來,竟然讓長輩養成運動習慣。

 

身體狀況不錯的一位長輩,女兒做家事時,順道邀請輕度失智的媽媽一起幫忙折衣服,共同分擔家務。

而喜歡畫畫的一位奶奶,在家興趣依然不減,延續嗜好塗鴉著色,好不快樂。

停課期間,孫子女在家遠距上課,有長輩跟著一起上課做勞作,意外和孫子輩有了交集。

「怎麼還不開學?」想念同學的長輩,打電話到中心跟社工索取同學的電話敘舊,串聯彼此的情誼。

聽到長輩們回饋的聲音,黃雅君也替他們感到開心。伊甸日照處在疫情期間,照服員輪流拍攝運動和手作影片供家屬參考。此舉也激發黃雅君的靈感,她著手規劃在中心拍攝相關影片,打算讓長輩看到最熟悉的人事物,找回那份親切感。

 

隨著疫情邁入微解封,代表復課的日子不遠了,相信中心又將充滿長輩們的歡笑聲。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1.7.15    413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