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利用暑假參加了「羅賴把活力工程暨偏鄉弱勢家庭修繕計畫」的志願服務,從此,在新竹縣五峰鄉、嘉義縣布袋鎮到屏東縣三地門等地都留下了許哲維與志工夥伴的服務足跡。

 

從需要眾人關懷的早產兒,到關懷人的高中生,起自於「讓改變從體驗開始」的偏鄉修繕志願服務。

1圖

圖說:許哲維手中拿的是草─來自原鄉的護手霜原料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何坤益

 

「自從去五峰鄉修繕後,他的心就留在部落了。」許哲維的媽媽江曉莉說。

 

因著爸爸的工作性質常須出差,當爸爸不在家,家裡的水電壞了就沒有人能處理。體諒媽媽平日上班辛苦,希望能分擔一點家務,許哲維就上網搜尋學習水電修繕的相關課程。

 

2圖

 

「羅賴把活力工程暨偏鄉弱勢家庭修繕計畫」,跳出這麼一個搜尋結果。

 

這是伊甸基金會招募有志之士到偏鄉弱勢家庭修繕房屋的計畫。有心但卻無伎倆嗎?不要緊,有水電、土木的專業師資教學培訓。在媽媽的同意下,許哲維與一群志工夥伴前往五峰鄉服務。

 

「這裡也是新竹縣嗎?」

初到五峰鄉,欣賞清泉繚繞的秀麗風景,卻在進入當地有修繕需求的弱勢家庭時,生活資源的落差在許哲維的心中投下震撼彈:「同樣都住在新竹縣,居住環境竟有天壤之別!」

 

一群人進到部落,族人保持距離觀察著。一位小弟弟問許哲維:「哥哥,你們是不是拍完照就要走了?」小孩子天真的對話透露出族人對外來者的印象。

 

修繕團隊中有土木專精的高工生,當時還是國中生的許哲維擔任機動支援。志工來自各縣市,亦有從海外回台支援的大學生。他們不是拍了照就離開,從拆除破損的窗戶、到用刮刀將牆面的凹凸處抹平、打掃、木工進駐、上油漆等。停留一週的期間,住家變得不一樣了!族人的心也從防衛到漸漸敞開心扉。

 

3圖

 

修繕結束,心留五峰

修繕工程結束後,志工各自回到原來的崗位,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孰料,原是為了想幫媽媽分擔家裡修繕而去學習修水電。經過這次的修繕志願服務經驗後,部落的點點滴滴卻烙在許哲維的心坎,始終惦記著部落。

 

從那一年起,許哲維年年都參加羅賴把偏鄉修繕的志願服務—嘉義縣布袋鎮、屏東縣三地門,都留下了志工們服務的腳蹤。

 

4圖

 

讓改變,從體驗開始

第一次的偏鄉修繕經驗著實影響了許哲維和家人,不僅參加單次性的服務,他思索著如何能進一步改善部落的生活,遂起意跨校組隊召集志工,進行系列志願服務。

 

一步一腳印,許哲維不急著一頭栽入,服務需要換位思考。由媽媽充當司機,帶著同學組成的志工團隊數度造訪部落,拜會了清泉部落的耆老、雜貨店老闆、在台奉獻超過半世紀的丁松青神父、桃山國小蘇美娟校長等人。藉田野調查對部落有了初步認識,發現桃山國小的校務基金除了使用在學童的成長學習,也提供族人緊急用途申請之用。桃山國小在部落扮演的角色意義非凡,推斷幫助國小也等於幫助部落。

 

起先,召集了志工夥伴協助桃山國小原住民合唱團銷售CD專輯,雖然有民眾熱情響應,但一次性的捐款並非長久之計,許哲維又開始動腦思考如何讓資源挹注維持長久。

5圖

 

是高中生,也是專案經理

自此,許哲維思索,若能將部落在地作物轉化為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形成新的產業聚落,是否能改善經濟狀況?進而增加在地工作機會,青壯人口留在家鄉,守護下一代、更深化地發展未來。

 

心心念念,都在部落,許哲維甚至曾問媽媽,自己有沒有原住民血統。不僅對部落有一份特別的情感,對弱勢兒少的關懷更是不遺餘力。他曾為服務弱勢兒少的機構爭取到遠距教學程式課程的軟硬體資源。如今著手在募資平台以出自部落的特色原料,開發中低價位的護手霜,讓高關懷青少年透過實際銷售經驗,培養技能以及正確工作態度,如此得以擺脫依賴社會福利資源,在機構結案後能有自給自足的信心。

 

6圖

圖說:來自五峰鄉的護手霜原料─小米(左)、馬告(右)

 

從田野調查到產品研究,策略、團隊等等,一路有貴人相助,當然也碰了不少軟釘子。將關懷化為專案計畫,日常生活,許哲維還需兼顧學校的課業,時間的管理得掌握得恰如其分。

 

慢飛天使 飛得慢卻飛得高

同年齡的高中生也許在忙課業、學才藝、忙社團等,許哲維卻走入部落、寫專案計畫、打電話找廠商接洽、與機構接洽、找攝影師、找設計師、產品送實驗室檢驗、申報化妝品資訊RIF、向環保署申報回收護手霜軟管費用……。看似文靜書生,以什麼為動力持續關懷原住民與弱勢兒少呢?

 

媽媽江曉莉回想,第一胎從懷孕到出生過程都很平順,沒想到懷第二胎,在27週時,有一天突然背部劇痛,當時先生人在海外,只能趕緊隻身就醫。在危急情況中產下許哲維,但也失去雙胞胎中的另一個寶寶。緊急生產後,拖著虛弱的身體到加護病房看兒子,小小身軀插滿管線,出生體重不及哥哥出生時的一半。

 

凡事立定目標、明確執行的江曉莉,在許哲維出生後又歷經幾次大手術,深感這些都已超出計畫之外,從每天詳細記載的生理數據,道出為人母的無助與椎心之痛。所幸有先生的正面安慰:「妳看,又長大一點了。」加上醫護人員、社工關懷與陪伴,一路走來,恩典相隨,如今兒子還能到偏鄉服務。

 

憶起許哲維拖著一隻腳爬行,進行居家復健,年幼的哥哥也在旁爬著一起復健。哥哥擔心孱弱的弟弟被送走,當社工到家中訪視,哥哥送社工叔叔零食,囑咐不要帶走弟弟。慢飛之路雖然辛苦,卻不時有貴人相助。江曉莉也堅信上帝給早產兒一份特別的韌性,起步雖慢,但穩定一步一步前行,到展翅翱翔。

 

6-1圖

圖說:兄弟情深,哥哥(左)陪許哲維(右)居家復健。(照片|江曉莉提供)

 

媽媽分享這段往事,叮囑一路走來要心懷感念。許哲維將這些話都聽進去了,將來,他期待能像爸爸一樣成為工程師。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相信許哲維會是一位溫暖的工程師。

 

7圖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11.16 NO. 405-1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