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榮獲2018年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新農業組銅獎、經濟部工業局108年「創業歸故里」網路人氣獎的團隊─蟲心開屎。兩位創辦人從無到有,用純誠的良心、最自然的方式─蚯蚓糞肥,守護家園土地。秉持「有想法,就有辦法」的理念,讓蚯蚓大軍的產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梅雨空檔,太陽露了臉,地面上積水未乾。雨後的陽光帶來濕熱的天氣,這對位處雲林縣大埤鄉裡成千上萬的蚯蚓並不造成困擾,繼續他們的日常起居。

 

從管樂隊到蟲心開屎(重新開始)

時光倒流至10年前,嘉義高工管樂隊正在團練,隊員專心注視樂譜吹奏。自高中時期就接觸管樂,縱使畢了業、從軍職退役,上低音管沉著的悠揚聲未因楊智凱人生階段的改變而停歇。人生樂在相知心,藉由音樂結識了學長王建壹。

 

退伍前,楊智凱思索未來的方向,兩人計畫朝農業發展。鑑於市面上有許多混充的相關產品,決定以「蟲」(蚯蚓)為媒介, 經營良「心」事業。雖然王建壹平時在家裡幫忙務農,對當時的兩人來說,都是新的開始與考驗,故命名團隊為「蟲心開屎」。

 

2圖說:黑蚯蚓吃土,紅蚯蚓才吃生廚餘。

圖說:黑蚯蚓吃土,紅蚯蚓吃生廚餘。

 

回到「蟲心開屎」這座若大的蚯蚓社區。農舍裡成排的土堆,撥開黑黝黝的土來,一隻隻細條粉嫩的身形乍現,原來蚯蚓大軍躲在寧靜的土堆下忙碌地生活。土壤保持著適於蚯蚓生長的溫度、濕度、酸鹼度…,舒適的環境加上食物的供給,透著水嫩色澤的肌膚,加上活跳跳的蠕動力,顯示出這群居民在悉心的照料下顯得健康有活力。

 

優良的居住品質連動好胃口,蚯蚓排出的屎,公認為農界中的肥效上品,其功效及對環境的影響是化學肥料望塵莫及的。化學肥料成分較單純,肥效快、猛,但施灑量若拿捏不當,對土壤及作物都將造成不良影響。

 

選擇蚯蚓糞為創業初期產品

有機肥以傳統堆肥方式既費時,又易招蚊蠅。即使是以天然為訴求,如發酵未完全,也有灼傷作物根系之虞。蟲心開屎團隊比較後發現,禽畜糞便、生廚餘、菇類太空包等有機廢棄物經由蚯蚓生物性堆肥的轉換,在過程中無須任何加工,就能產出別於市售肥料,且對作物生長狀況更好、抗病力強的蚯蚓糞肥,遂設定蚯蚓糞為創業起步產品。

 

3圖說:蚯蚓糞肥是農界中肥效上品。

圖說:蚯蚓糞肥是農界中肥效上品。

 

有想法,就有辦法

萬事起頭難,如同飛機升空要克服逆風起飛等阻力,待加速、爬升、進到等高度巡航飛行,進入「自動駕駛」階段,兩位駕駛即可輪流離開駕駛座。

 

初期,先從盆養開始實驗性質養殖,飼養過程常因原料調整不當,導致蚯蚓大量死亡或逃離。雖然養蚯蚓一行已有30~40年的歷史,但網路上所能找到實際助於飼養的資訊卻仍有限,能搜尋到的多為產出物成份分析、品種等。

 

經過五年來的摸索與觀察,如今在養殖方式、原料管理、產品端、行銷面等方面都有顯著改進,即便兩人都沒有養殖蚯蚓的背景,是新的創業開始。然而,誠如楊智凱秉持的信念─「有想法,就有辦法」。一步一腳印摸索出來的歷練成為既寶貴又扎實的經驗。

 

4圖說:創新農業一步一腳印摸索學習。

圖說:創新農業一步一腳印摸索學習。

 

先是為蚯蚓的家尋找合適場地,得考量位置、交通、是否影響到當地居民等諸多面向,幾經波折,才覓得現在的場地。現址其實是已廢棄10年以上的羊舍,歷經與地主溝通、了解使用目的後,方才得以承租。

5圖說:尋尋覓覓才為蚯蚓找到住處。

圖說:尋尋覓覓才為蚯蚓找到住處。

 

楊智凱在嘉義高工汽車科習得估工估料、電系原理的知識,應用在自行為農舍裝置照明設備,節省支出。車輛工程與蚯蚓養殖看似兩個不同的領域,實則在檢修、保養山貓鏟裝機、小貨車,都能發揮所學。

 

6圖說:不假手他人,農場燈具皆由楊智凱自行安裝。

圖說:不假手他人,農場燈具皆由楊智凱自行安裝。

 

點屎成金

農村裡,將禽畜糞便排放至溪流已是常態,人雖不樂見,卻也對此莫可奈何。蚯蚓能將大量農畜牧業廢棄物轉化成優質天然有機糞肥,經與在地農民合作,運送禽畜糞便,利用特殊微生物處理發酵,成為蚯蚓的糧餉,再由蚯蚓消化、排泄,化作春泥更護花。同時解決環境污染、提升地方產業、增加農民收益,並促進青年返鄉。出於愛鄉愛土的心情,選擇以出產蚯蚓糞為生態環境「保家衛土」,團隊更肯定投身此業的價值。

 

8圖說:柔弱的蚯蚓是保家衛土的生態軍。

圖說:柔弱的蚯蚓是保家衛土的強大生態軍。

 

農舍不復聞圊溷穢氣,空氣中混和著淡淡酵素味。蚯蚓吃吃拉拉,努力生產。從農民的回饋中得知,使用蚯蚓糞肥,瓜果類產量增加、口感變好,菜葉類的葉片也變肥厚。新冠病毒橫行期間百業蕭條,坊間卻興起自己種菜的旋風,蚯蚓糞供不應求,訂單排長龍。

 

德不孤,必有鄰

五年以來,除了做中學,楊智凱同時考取環保署甲級廢棄物處理證照,並至中興大學農學企業經營管理碩專班進修深造。除了課堂的知識,同學間交流的網絡對實作面助益良多。

 

以過來人的經驗,楊智凱向有心返鄉務農者建議可以多利用農民學院、創業相關課程等政府資源充實自己。家中若有務農長輩可請教固然好,若能結合資源整合的力量,則可省去土法煉鋼的迂迴路。

 

每個行業或多或少有外面顯著的一面,及深層的一面。若以有機物權充蚯蚓糞攪和一起,外觀和成效短期之內不易辨識。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隨著時間軸逐漸拉長,蔬菜水果會說話,土壤會應證。

 

加料攪拌中,楊智凱輕輕撥弄耙子,顧忌傷了柔嫩的嬌客。大埤鄉的蚯蚓居民們靜靜地在土下活動著,似乎是無聲無息,卻在默默中訴說著青年在鄉里的積極進取。

 

9圖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06.04 NO. 400上期

 

您可能也想看:

*在長濱遇見「雞」力 https://bit.ly/3o5LEPI

*主婦的「雞」情圓夢之旅 https://bit.ly/3qk2Xz7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