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上午,高齡87歲的阿麟伯在太太的陪同下抵達伊甸台南視覺障礙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和同為視障者的學員們彼此交流、互動,接受服務一年來幾乎不曾缺席,顯見對此處的喜愛。

(圖說:阿麟伯說,來伊甸台南視重中心有聊天對象,生活不無聊,心情也開朗許多。)

 

文|林佳勳           攝影|何坤益

 

阿麟伯患有先天性夜盲症,60多歲退休後,視力急速惡化導致全盲。失去視力的阿麟伯,因行動不便只能待在家中,偶爾陪太太一起參與社區樂齡據點舉辦的活動。

 

學習定向擴展生活範圍

然而,社區樂齡活動多針對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輩所設計,失去視力的阿麟伯無法參與只能呆坐一旁。子女輾轉得知台南視障生活重建服務中心亦有針對視障者舉辦類似活動,於是便鼓勵阿麟伯前來參加,進而開啟他使用白手杖學習定向,重拾自主行動能力的契機。

(圖說:台南視障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社工張永樺表示,會依據每位學員的需求,擬定個別化服務計畫。)

 

雖然太太常伴左右為其打點生活起居,但畢竟年事已高,讓忙於工作的子女放心不下,進而向中心求助。社工張永樺表示台南視障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的學員多為中途致障者,視障導因、嚴重程度不一。「我們會依據每位學員的需求,擬定個別化服務計畫。」

 

張永樺與定向老師透過家訪觀察阿麟伯在家的活動範圍,並協助排除行經路線、浴室、廚房等地方的障礙物,確保阿麟伯在家「行」的安全。另外,在日常起居方面,老師引導他判斷飲水機的位置,辨別冷、熱水按鈕以免燙傷;受過日本教育的阿麟伯喜愛用收音機聽日本歌謠,便教他如何判斷開關按鈕,好讓他能夠自己操作收音機。

 

確認家中環境安全後,進一步引導視障者外出熟悉周圍環境。「我們會盡量鼓勵長輩走出戶外,多多參與我們中心舉辦的活動。」張永樺說,雖然阿麟伯身體還算健朗,但擔心高齡的他不便搭乘公車,社工協助連結復康巴士,每周一次前來參與中心舉辦的視障學員茶會。

(圖說:視障學員們在茶會中彼此交流互動。)

 

視障學員們在茶會中彼此交流,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進行茶會時,志工也會播放與視障者切身相關的時事新聞,或是根據節慶安排討論主題,讓學員們自由發表意見。

 

「阿麟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很快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張永樺笑道:「他除非生病請假,不然幾乎是全勤!」阿麟伯表示,來到這裡有聊天對象,生活不無聊,心情也開朗許多。

 

學員們雖然年齡不一,但是彼此互動良好,感情也不錯。今年過年時,阿麟伯夫妻與子女一同出國遊玩,向中心請假未前來參加茶會,學員們還擔心地詢問社工:「他們怎麼沒出現?」

(圖說:視重中心的服務也讓阿麟伯的太太減輕不少照顧負擔。)

 

學會使用白手杖後,阿麟伯的活動範圍不再侷限於家中,現在的生活多采多姿。除了參加茶會,他每周兩次在居家照顧服務員的協助下,到住家附近走路運動一小時;每周三次陪著太太到社區活動中心參加樂齡活動,像是下棋、畫畫、做勞作等等。夫妻兩人鶼鰈情深,相互扶持令人欣羨不已。

 

無障礙設施協助生活重建

除了每周二舉辦的交流茶會,中心也會不定期安排志工,帶學員們到附近的公園裡散步、健走。有時明眼志工人數不足,就請低視能學員擔任全盲學員的引路志工。

 

「通常我們會為學員配搭固定的志工,讓他們彼此培養默契。」張永樺說,人導法需要技巧,由固定志工引導可以讓視障學員放鬆,盡情享受散步的樂趣。

(圖說:使用人導法協助視障者移動需要技巧。)

 

戶外活動不僅於此,中心甚至曾帶著視障學員們挑戰划龍舟、攀岩、騎協力車等等。張永樺回想騎協力車那次,她是領騎者之一,遇到下坡時擔心發生意外,便小心翼翼減速慢行,坐在後頭的學員卻鼓譟著「騎快一點」、「太慢了」,令她印象深刻。

 

張永樺笑道:「我都快嚇死了,他們比我們明眼人還要追求刺激!」因為看不見,學員們更能單純地享受迎風而行的騎乘經驗。每一次安排戶外活動,同仁和志工們都會事先規劃路線,並排除障礙,「一切都以安全為前提。」

 

張永樺表示自己透過服務學員的過程中,對視障者生活上的不便感同身受,「有時自己外出,會特別注意有沒有無障礙設施。」

 

在視障生活重建服務中心,隨時可見無障礙設施。中心位於四樓,電梯內貼心地在樓層按鍵旁貼上魔鬼氈,方便學員辨識往上或往下;出了四樓電梯門,就會聽到擴音機播放迎賓詞,提醒學員已經抵達目的地。若學員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電梯門旁貼有「心理地圖」立體版,可透過觸摸辨識想要前往的地方。

 

(圖說:樓層按鍵旁貼上魔鬼氈,方便學員辨識往上或往下。)

 

(圖說:電梯門旁貼有「心理地圖」立體版,可透過觸摸辨識想要前往的地方。)

 

「通常我們在引導新學員認識中心環境時,會建議他們先找到辦公室。」辦公室是中心第一間,學員們找到辦公室後,可以沿著扶手或用白手杖敲打每間教室的拉門,聽音判斷自己位於何處。中心內嚴格規定教室拉門只能全開或全閉,也是因為擔心學員使用白手杖時,手杖若插入半開的拉門中,一時不察繼續往前會撞上門板受傷。

 

另外,階梯不但設有凹凸防滑條,也在每階盡頭處塗上顯眼的橘色油漆。「這是針對低視能學員做的設計。」張永樺表示,塗上亮色油漆讓學員可以用僅剩的視力辨別階梯已到盡頭,要留意腳步往下一階邁進。

(圖說:每階盡頭處塗上顯眼的橘色油漆,方便低視能學員辨識。)

 

視力障礙者也能享受烹飪樂趣

專為學員設置的烹飪教室內也藏有大學問,入口處的無障礙指引是基本配備,教室內的地板是白色,就會使用對比色的桌椅,讓低視能學員方便辨識。教室內的各類設施,只要是有旋鈕的器具,像是瓦斯爐、烤箱等,都會貼上水鑽做為定位點,讓學員能夠依照水鑽數量多寡,判斷調整爐火大小的方向。

(圖說:烹飪教室內有旋鈕的器具,都會貼上水鑽做為定位點。)

 

廚具和常備調味料放在固定位置,學員不須花費太多時間,就能找到需要的東西。砧板也特別挑選了有內凹設計的,不用擔心菜切一切會掉到外面。

(圖說:砧板也特別挑選了有內凹設計的,不用擔心菜切一切會掉到外面。)

 

烹飪老師也會教學員一些小技巧,例如:切菜時手指要貼住刀面,慢慢切避免切到手;善用定時器或運用湯勺判斷湯滾了沒;端湯或從電鍋取出內鍋時,一定要使用防燙手套。「老師也會到學員家中幫忙確認家中的廚具是否適用,並給予建議。」張永樺說。

 

失去視力,不代表無法生活自理,除了協助學員建立「行」的能力,更致力於讓他們在生活起居也能自主。視重中心希望能幫助更多視障者建立信心,重拾生活的樂趣。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392-2下期    2019.10.29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