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起話來有條有理、思緒清晰,完全無法想像眼前侃侃而談的張晏晟,曾經是個三、四歲才學會放手走路,五歲才開口講話的慢飛天使。他不受視障與身障限制,在鋼琴、手風琴、聲樂方面展現過人天份,更是音樂比賽的常勝軍。

 

(圖說:不畏視力、身體障礙,張晏晟勇闖音樂之路。)

 

文|林佳勳  攝影|李蒼瑀

 

張晏晟出生不久,便因細菌感染導致視網膜剝落而失去視力。他快兩歲還不會爬、不會走,成長曲線明顯落後雙胞胎哥哥,經醫生檢查後才發現,他患有腦性麻痺,導致雙手張力過大、下肢不良於行。

 

媽媽陳麗花讓他積極接受早療,試遍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和針灸,卻在語言治療這關吃了閉門羹,小小年紀的張晏晟被語言治療師無故拒收,於是陳麗花決定自己想辦法教孩子說話。

 

她試著一字一句先把雙胞胎哥哥教會了,再讓張晏晟跟著哥哥學習。「哥哥開始表達之後,有陣子只要哥哥說什麼,晏晟就會跟著講。」為讓他盡快脫離仿說階段,陳麗花改變策略,開始鼓勵張晏晟主動表達。

 

張晏晟看不見,她便拉著他的手觸摸自己聲帶和喉頭發音時的震動,並搭配播放注音符號卡帶給他聽,讓他學習正確的發音。就這麼教了快兩年的時間,張晏晟才開始會簡單表達自己的需求。

(圖說:媽媽陳麗花的陪伴,讓張晏晟在滿滿的愛與支持下成長。)

 

三歲時,姑姑送他人生中第一個玩具––一架中古電子琴,此後,他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玩電子琴,把裡頭的內建音樂都聽熟了,甚至還能自己仿彈。

 

爸媽發現張晏晟對音樂的興趣和天分,想送他去學琴卻處處碰壁,幾經波折,才找到兼具音樂和特教專業的鋼琴老師陳蔚綺。陳老師對張晏晟期待極高,不希望他受限於自身障礙,張晏晟回想:「她不但要我會彈,更要我追求極致。」

 

張晏晟無法讀譜,每次上鋼琴課都會全程錄音,陳老師先彈奏一遍曲子,再分左右手一段段仔細分析樂譜給他聽,讓他完全理解曲式變化並學習樂理。「如果我無法達到她的要求,她寧可我持續練習,也不願意讓我練新的曲子。」

 

為了調整張晏晟的彈奏姿勢,陳老師示範時,會請張晏晟把手放在她的手背、手指上,讓他用觸覺去記憶正確的姿勢,這與陳麗花教他說話時使用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矯正彈奏姿勢比單純練曲子還辛苦,面對張晏晟的挫折反應,陳老師的態度總是恩威並施。知道他喜歡各種音樂,只要他表現好,就會借他音樂CD當作鼓勵。張晏晟就這麼跟著陳老師學了十年的鋼琴,練就一身好琴藝,勤奮練琴也明顯改善他手部張力過大的狀況。

(圖說:家中牆壁掛滿張晏晟的獎狀,家人為他感到驕傲。)

 

在陳老師的鼓勵下,張晏晟自小就參加了大大小小的音樂比賽,但也並非一路順遂。小學六年級時,他代表台中縣參加一個教育部舉辦的比賽,原本自信滿滿的他,成績公布時發現自己只獲得最低的「甲等」,簡直無法置信。

 

更大的打擊緊接在後,評審們一面倒地批評他踩踏板的姿勢不正確。「我當時穿著矯正鞋去比賽,之前練習時,光是調整指法就費盡心思了,根本沒想過踩踏板的姿勢有問題。」張晏晟大受打擊,未曾注意過的細節被放大檢視,令他頓失信心,花了半年時間才逐漸平復心情。

 

痛定思痛後,他從幼兒鋼琴踏板輔助器開始嘗試,接著更換適合的矯正鞋,練到後來能夠直接用腳板踩踏出正確姿勢,調整過程中,間接也為雙腳做復健。不輕易被挫折擊倒,正向樂觀地迎向挑戰的態度,讓張晏晟在音樂路上越走越順。

 

2007年,張晏晟十三歲,在台中啟明學校手風琴社團老師的牽線下,結識了來台演出的義大利音樂家Maddalena Muraric,他為貴賓現場彈奏一曲蕭邦的《幻想即興曲》,獲得對方極力讚美,兩人結為朋友,時常透過email互相交流。

 

隔年,張晏晟應邀前往義大利與Maddalena Muraric和Richard rittelmann共同演出。他在當地的三場表演深獲聽眾肯定,演奏結束後bravo聲、掌聲不絕於耳,再加上會後民眾們給予張晏晟的熱情擁抱,使他感動不已,雙方雖然語言不通,但音樂無遠弗屆為彼此帶來心靈交流。

 

2008年他在師長的鼓勵下,參加「第十二屆台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亦獲得特別獎的殊榮,甚至受到評審藤田梓邀請,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頒獎典禮暨得獎者聯合音樂會上演出。「那是我第一次在國家音樂廳表演,真的覺得很開心。」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晏晟仍難掩興奮之情。

 

2010年,Maddalena Muraric和Richard rittelmann再度來台開音樂會,將2008年與張晏晟三人在義大利的演出場景,原封不動地搬到台灣重現,其中,他與Maddalena Muraric的四手聯彈更是音樂會的重頭戲。

(圖說:張晏晟的開朗笑容,散發滿滿的正能量。)

 

張晏晟的積極與樂觀,不僅為他的音樂路增添光彩,也讓他的求學路上充滿貴人相助。啟明學校高中畢業後,張晏晟希望能繼續升大學,卻遭家人一致反對,當時啟明學校的校長還幫他說服媽媽。後來,張晏晟考上實踐大學音樂系,為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媽媽特別辭去工作北上陪讀。

 

就學期間,張晏晟亦獲得師長、同學的多方照顧,為了回饋旁人對他的支持與愛護,張晏晟平日除了練琴就是讀書,一方面想獲取獎學金減輕家中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透過積極學習,為同學解決課業上的疑難雜症。

 

大學畢業後,張晏晟仍持續自我挑戰,為了想靠熱愛的音樂自立,他考取台中市街頭藝人證照,展開街頭表演之路。他平素喜歡透過網路吸收新知,活用在啟明學校學到的電腦知識,親自經營管理自己的粉絲團、Youtube頻道。

 

在雙胞胎哥哥的鼓勵之下,張晏晟更愛上電玩遊戲。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可以靠著遊戲聲音和過人的記憶力判斷情勢,再決定如何運用策略獲得成功,有時兩人玩對打遊戲,他還會打贏哥哥。

 

兩人在成長與學習路上,總是彼此扶持、互相鼓勵。哥哥受到他的影響,長大後也走上音樂之路,並以小提琴作為主修;在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副修聲樂的張晏晟,則時常擔任哥哥的伴奏,他笑稱兩人幾乎每天都在家裡開免費演奏會。

 

張晏晟表示,在人生路上,不論自己做了任何決定,家人總是願意給予無條件的支持;他遭遇低潮或挫折時,也不吝給予開導與鼓勵,讓他能夠重新建立自信心。雖然不是每位家庭成員都懂得欣賞古典樂,但是每當他演奏時,家人都會用心傾聽,並以聽眾的身分給他建議。

 

採訪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張晏晟的誠懇、直率與樂觀。對挑戰正面迎擊、對支持心懷感恩,在音樂相伴下,他跨越障礙活出專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為旁人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391-2期  2019.9.23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