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明月姊總是開朗樂觀)

人生就像一趟旅程,有眼淚有歡笑。

楊明月以她的知足感恩,陪伴著宜蘭教養院的服務使用者,

即使傾聽沒辦法扭轉現狀,但他們知道,無論日子是甜是苦,永遠都有個明月姊,在每個禮拜的談心時間握著他們的手、帶著他們愛吃的零嘴,一起嚐遍人生的喜怒哀樂。

 

文│郭依瑄   攝影│何維綱

 

楊明月是宜蘭教養院的談心志工與陪伴志工,「我在這裡很受歡迎哦!有時候大家會排成兩排,熱烈的歡迎我,還跟我Give me five,就像在走星光大道呢!」

楊明月開心的說著,但講到服務使用者的煩惱與心願,她旋即嚴肅了下來:「願望多半是想念家人。」

 

耐心傾聽 誠心回應

面對這個願望,楊明月只能盡力陪伴他們,緩減他們的思鄉之情。

「當談心志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耐心傾聽。」

翻著楊明月的小手札,藍色小字爬滿了筆記本「看,這個是昌吉跟我聊的。」她指著手札上的1052月說起了昌吉的狀況……

(圖說:筆記本記著服務使用者的喜怒哀樂)

20幾歲的昌吉,是個視障者,喜歡打鼓。

回憶初次與昌吉見面,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昌吉心情不好就會拔頭髮,頭皮上東缺一塊、西缺一塊。

後來與昌吉逐漸熟稔後,她便說:「來,昌吉,明月姊跟你約法三章!」昌吉不好意思的笑了:「沒有啦,是四章啦。」

約定內容是:

                                           不高興的時候不能不吃飯

                                          不高興不能不洗澡

                                        跟老師與同學吵架,不能不理人

                                         不高興的時候不能不理明月

 

這四章的約束,再加上每個禮拜楊明月的提醒,昌吉不再因為心情不好拒絕與人溝通,也不再亂拔自己的頭髮與腳毛。

「昌吉好愛吃貢糖,我家要是有,我都會特別留下來給他,他就很開心的邊吃邊講。」

 

聊起昌吉的身世,父母離異,家人四散,總要一年才得以見家人一面。

昌吉總是思鄉情切,楊明月在一旁耐心傾聽,「我的力量很小,只能盡力讓他們開心。」

即使一個禮拜的談心時間還沒到,昌吉總是會等不及念著明月姐呢!

 

透過談心,楊明月拉近與服務使用者的距離,成為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

聊起另外一位腦麻的小蘭,初次與楊明月見面,便開心的不得了,講話又急又快。

「第一次見面,我完全聽不懂她在說什麼,就告訴她慢慢講,不要急。」楊明月一字一字仔細聽,小蘭一句一句慢慢講。

到現在,楊明月已經聽的懂小蘭要表達的,這座溝通橋梁,是兩個人好不容易才搭建起來的。

(圖說:這幅畫的邊角雖已磨損,但仍舊折損不了明月姊對這幅畫的喜愛)

楊明月拿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說:「這是小蘭送我的畫,收到會想哭是因為她手不方便,吃飯需要人家協助,但這每一筆都是她用心畫的…」

背面寫著:黑嚕嚕的電腦。原來,小蘭一直想要一台電腦,無奈環境不允許,看著畫上濃烈的顏色、強烈的筆觸,可以想見小蘭的深切。

看畢,楊明月小心的將它收疊好,放入包包。

 

「雖然我沒辦法買東西給他們,但我可以盡量讓他們開心,我會帶點小點心來給他們吃。」

有彼此相伴,邊吃餅乾糖果邊聊天,達不成的願望似乎就不這麼苦了。

 

除了擔任談心志工,楊明月也是院內的陪伴志工,常常與志工好友們帶著住民們做社區適應,到郊外踏青。

與她一樣是陪伴志工的李雲秋、劉秋美表示:「她很會炒熱場子,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

 

宜蘭教養院的同工石淑燕拿出影片說:「上次社區適應,有志工大哥吹薩克斯風,明月姊就跟著音樂搖擺起來,服務使用者每個都很開心欸,還被拉上去跳舞哦!」

 

看著影片裡搖擺的楊明月與服務使用者,想起了她說的知足常樂。

也許,面對人生的苦難與不完美,就是要像她這樣輕鬆、這樣的隨遇而安,才能帶給自己與別人更多快樂。

(圖說:無論日子是甜是苦,永遠都有個明月姊,在每個禮拜的談心時間握著他們的手、帶著他們愛吃的零嘴,一起嘗遍人生的喜怒哀樂。右側為小蘭)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8 2018.8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