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說:林政宜示範他調配過的墨汁畫出效果。)

幾年前,有個小學四年級的男孩,行為惡劣到偷竊、打架的程度。

在一場活動中,與藝療師林政宜相遇,

因緣際會之下,這個小男孩成為了林政宜的輔導學生。一步一步帶他走出黑暗。

 

文│邱慶宜 攝影│李蒼瑀

 

在工作室,兩人的相遇都在他們的意料之外,

經過第一次的見面,林政宜已經將男孩的狀況評估完成,

為他擬定計畫,為展開男孩的未來,第一堂課開始了。

 

男孩因為不願與任何人相處、接觸,林政宜也讓他獨自做自己想做的事,

兩個小時很快就結束了,在結束前,林政宜拿出點心開始享用。

男孩伸手:「我也要吃。」

林政宜正色:「不行,這是我的,不過看在我們第一次上課,我就分你吃吧!」

 

第二次上課。

他們仍然各做各的,這次林政宜先拿出了點心享用。

男孩依舊:「我也要吃。」

林政宜說:「不行,這是我的,但是看在我們都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身處在這裡,

我就跟你分享它吧!」將他們身處在同一條船上的情狀,利用暗示的方式告訴他。

 

第三次上課。

男孩把點心帶來課堂上了!

分享的行為出現在男孩身上,表示男孩已經理解,他們兩人是在同一陣線,

是對林政宜表示認同的表現。在課堂快結束前,

「我們這樣會不會太混啊?」,林政宜提出令人會心一笑的問題。

林政宜跟男孩說:「不然我們來畫畫好了,聽說我們是在上藝術輔療的課程,

那我們來畫畫好了,不過我們用描的就好,來,這張紙給你描。」

之後的課堂上,男孩便會主動要畫畫,林政宜也慢慢教他關於媒材的知識,

例如教他使用炭筆畫畫。

 

第六次上課。

男孩告訴林政宜他過去的創傷。

一個連心理師都問不出來的傷痕,男孩告訴了他。

因為男孩知道眼前的男子不會干涉、強制他做任何事,

因此打開了心房,讓林政宜走進去。

林政宜說:「你有看過火影忍者嗎?」

男孩興奮的說著肯定的回答。

「那你知道鳴人嗎?你知道他的師父是誰嗎?」

男孩說:「我知道啊!」

林政宜說:「你就像是鳴人,我就像自來也(鳴人師父)。」

從此兩人建立了師徒關係,林政宜會教他畫畫、下棋、解釋媒材。

 

第八次上課。

男孩變更壞了,但一切都在林政宜預料之中。

男孩不只在學校偷了主任的錢,還逃學了!

這次,林政宜不經意地問男孩:「我聽說有個小孩偷了老師的錢。」

「你是說○○國小嗎?那就是我呀!」男孩說的高調。

林政宜便問他:「你為什麼要偷老師的錢呢?」

從理解原因開始,而不是從責備。

男孩回答:「是主任啦!不是老師。因為主任很壞,主任對我很壞!」

林政宜再問:「那你為什麼要逃學呢?」

男孩說:「我不是逃學!我是去買炭筆。」

偷錢,是報復行為;炭筆,是對林政宜的認同行為。

男孩因為沒錢買炭筆,又想報復對他不好的師長,一個好的認同,卻用偏差行為完成。

林政宜正色告訴男孩:「你如果是壞學生,

代表我也是個壞師父,壞師父才會帶出壞徒弟。」

男孩保證:「我以後不會這樣做了。」

 

學校一直想把男孩踢出學校,因為認為他是個壞學生。

林政宜認為,是學校把男孩變成壞學生的,學校有責任,而不是要將他踢出學校。

「學生犯錯也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犯錯,就不停幫他擦屁股,

這樣只會讓事情重蹈覆轍,犯錯的繼續犯錯,踢學生的繼續踢學生,

這是不符合教育理念的。」林政宜說起他的觀念,很是認真,一改平常的笑顏。

「有衝突,就讓衝突繼續,直到一個點,利用事件,讓衝突成為非衝突。」

 

第十二次上課。

一場豐年祭活動帶來了非衝突的時刻。

林政宜安排男孩參加豐年祭活動,活動中,看見了男孩的笑容、男孩的歡樂,

活動結束後告訴男孩:「你今天就別離開了,以後你都要在這裡。」

男孩在這天,瞬間換了學校,也從安置中,瞬間到了一個家庭中。

這中間的歷程,是林政宜與政府社工、新學校老師等各方溝通之後,所做的決定。

告訴他們,跟這個孩子要怎麼相處、怎麼溝通。

 

來到新環境後,兩人仍繼續聯絡,男孩不只成績大幅成長,

成為了新學校班級的第一名,在人際關係上,也大大改善,

與同儕之間相處愉快。爾後的四次上課,就是繼續追蹤男孩的狀態,

從一周見,拉到一個月見,再拉到半年見面。

 

這個男孩成為了林政宜印象最深的服務對象。

空氣中瀰漫著参等獎出身的金萱茶,林政宜用木炭燒出的茶香,與當年的回憶一同回甘。

 

(圖說:在林政宜的工作室,可以感受到一股濃厚的藝術氣息。)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4 2018.4月號

《延伸閱讀》

藝術輔療走入內心(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