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小惠跟著老師數數,用手比出數字。)

6歲之前的她,少有口語、顏色、數字認不太得……不停的撕紙成為她情緒的出口。

在接觸早療之後,奶奶有了一線曙光,

看著孫女各方面發展愈來愈有起色,終於放下心中的重擔。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6歲是一個活蹦亂跳、愛說話的年紀,但是對小惠來說,她的異常安靜、認知發展遲緩,

卻是奶奶心中無比的牽掛,「我帶過這麼多個孩子,這個孫子怎麼會這樣?」

情緒湧上心頭,奶奶一時間溼了眼眶,難過的說不出話來。

空氣瞬間被悲傷的情緒凍結,安靜了下來……。

 

小惠(化名)有張秀麗的臉龐,承襲著原住民有的咕溜溜的大眼睛。

初見到她,她安靜的在紙上塗鴉,不發一語。

順手拿起剪刀,依著線條剪下圖樣,看到她流暢的使用剪刀,

社工陳埩不住的稱讚:「她現在可以拿得很好。」

受到鼓舞的小惠將作品黏貼在牆壁上,在旁人的慫恿下,面對鏡頭配合拍照。

 

「這真的要感謝伊甸的幫助,她進步很多。」奶奶真誠的連番道謝,

想把心中無盡的感激趁這個時候說出來。

小惠3歲來到奶奶家,開始過起隔代教養的生活。

平時要到狗園工作的奶奶分身乏術,只能將孫女帶在身邊,白天狗兒成為她唯一的玩伴。

(圖說:伊甸撒下早療愛的網,不疾不徐的牽著小惠的小手,用著她的步調跨出腳步,編織出屬於她的未來。)

不願開口說話,小惠有的反應是對狗兒傻笑,「學了一年才會叫阿公、阿嬤。」

奶奶分享小惠的發展過程,「她看到東西只會一直看,不會去拿來吃;

天冷了還穿著短袖,不知道要添加衣服。」

就連一口飯可以含在嘴裡久久,不會吞嚥,

總要不厭其煩的教她,個頭明顯比同年齡孩子來得嬌小。

 

最頭痛的問題還不僅如此,小惠沒來由的喜歡撕紙,家中的信件被她撕的七零八落;

有時半夜醒來,只見她撕了滿地的紙屑,醫生說因為焦慮,撕紙帶給她抗奮。

一起生活過來,奶奶心裡有底察覺孫女有異,

「我沒念過書,不知道要怎麼教啊!」只能期盼大雞晚啼長大就會好。

 

直到伊甸三峽服務中心的早療介入,為小惠開啟了契機。在評估下,

小惠被鑑定為中度智能障礙的慢飛天使。奶奶深深期待孫女能趕上學習進度,

她積極的配合早期療育,每周固定騎車載著孫女到醫院作語言、職能和物理治療。

 

透過拼圖、認知學習,小惠從簡單的片數開始,至今可以辨識五種色彩;數字

也可以書寫110,聽到旁人討論她的進步,小惠當場拿起筆寫數字,

寫的兩次中,偶爾會漏掉當中一個數字。「她會數到50喔!」

長她3歲的姊姊在一旁補充道,「進位時,我提示她一下,她就可以繼續數下去。」

去年九月,小惠去上幼兒園,刺激變多了,學習開始有長足的進步。

奶奶在家也不忘和小惠互動,鼓勵她開口叫一聲「阿嬤」,

之後順勢遞給她東西吃。一放學,小惠黏著阿嬤身旁,

「阿嬤,我今天……」愉悅地分享著學校的事情,和之前反應判若兩人,

「之前我擔心到爆瘦10公斤。」

奶奶終於放下心中的石頭,開心的說孫女表現愈來愈好。

 

療育路上,有奶奶相伴,小惠用著她的步調跨出腳步。

一步步的足印都是她的成長歷程,伊甸撒下早療愛的網,

不疾不徐的牽著小惠的小手,編織出屬於她的未來。

(圖說:上幼兒園,小惠刺激變多了,學習開始有長足的進步。

奶奶終於放下心中的石頭,開心的說孫女表現愈來愈好。)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3 2018.3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