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長者的反饋,我們可以看出許多以往沒注意到的小地方,

但其實都是困擾著他們的大問題,也讓我們更了解他們的需求,

以給予正確的、她們真正所需的幫助。

 

文‧攝影│邱慶宜

 

台灣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為了因應高齡即將要面臨的問題,政府與民間機構都在努力。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舉辦了「Vision2025城市論壇」,以「無齡台中進行式」為題,

邀請了來自以色列的專家、台中市長林佳龍、市府社會局局長呂建德、康健雜誌社長李瑟等專家,

一同探討這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根據智榮基金會的全台大調查,

發現長者的三大麻煩:自主、營養、就醫。

隨著年紀漸長,家務也成了生活中的阻礙,生活中需要輔助也漸漸浮現,

例如:垂直打掃機會大於水平打掃,機器人不會爬樓梯、掃不到屋頂的蜘蛛網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生活中的困擾,

因為身體衰弱的地方各有不同,因此輔具的多元樣貌也成了未來趨勢。

 

怎麼吃的營養、怎麼料理才是對的方式?

越接近老年,大家都越在乎自己是否吃的健康、營養,

但是我們真的有把營養吃進去嗎?

這是調查中大家最擔心的問題之一,現在有許多智慧手環管理你的健康,

但是手環只能給予你大量數據,並不能告訴你該怎麼做,

在此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營運總監李竺姮表示,

希望專業醫療團隊可以給予長輩專業的客製化營養建議。

藉由這個方法,精準達到目的。

 

我們常說老人總是喜歡沒事就跑醫院,浪費醫療資源,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李竺姮說:「長輩真的喜歡去醫院嗎?

就調查報告顯示,長輩們表示是醫院的看診時間過長,

導致長輩都積在門外,看起來就變成醫院成了長者談是非的場所了。」

或許問題並不是出在長輩身上,

但是人們總是習慣看表面下定論,漸漸的就演變成錯誤觀念成為大家的傳統思維。

 

另外許多長輩表示,年紀越大,走出門就越困難,

不是他們不願意出門,而是環境不夠友善,想出門但是馬上就被交通打敗,尤其在偏鄉地區。

「與其改善家中的空間,整個公共環境的友善是更為重要的,

以路況來說,首先將路鋪平就是最要緊的,

許多婦女表示,出門買菜時,公車上上下下加上身上背負的重量,加重她們的負擔。」

李竺姮點出,公共空間的改善似乎才是大家所期待的。

 

年紀越大身體機能漸弱,因為每個人衰弱的部位不同,因此就需要各式各樣的輔具,

不過台灣目前的輔具不夠多元,使用的輔具是否有對症下藥,也是我們必須探討的。

另外,長輩在搭乘公車時,遇到的困難還有──上廁所。

它是一個根本的生理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

李竺姮分享:「我們曾在台南遇到一位長者,她有漏尿的問題,

光是走到站牌等車,不知道公車什麼時候來,她可能就必須走回家了,

只因想要上廁所。」

因此這還牽涉到公共廁所的友善化與據點的普及,

不只受到打掃時樓梯的垂直問題,還有長輩的身體狀況也是他們走不出門的一大因素。

 

李竺姮說:「從數據中看見了許多我們沒發現的問題,

也感謝台中市政府的協助,讓我們的問卷能夠傳播到長輩手中,

並且反饋給我們這麼多重要的資訊。」

造成不便的原因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環境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高齡是個全球都正在面臨的危機,

因此解決社會的高齡,不是單單靠政策或是幾項報告就能一言以蔽之,

不論是借鏡國外的方式又或各路專家齊聚一堂,

各方人馬都在努力的,

唯有分享、學習、嘗試,才能找出最佳方案。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1 2018.1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