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朋友出門常常令家人擔心不已,

但是有了科技輔具在身,就能幫助他們走出家門。

全盲的郭倩如學習定向、語音智慧型手機在手,

她教課、旅遊、聚會等,

享受和常人無異的生活。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在街上可以看到視障朋友獨自出門、滑手機,

利用手機做為輔具,

創造出另一種隱形並且廣大無垠的無障礙空間,

而郭倩如正是一位教導視障者善用手機的老師,

鼓勵他們邁開步伐走出家門


 

郭倩如是一位全盲者她的視力從0.2逐漸弱化,

五年前眼球發生病變壓迫血管從此完全看不到了,

經常跌倒、撞到、找不到牙刷,

就連吃飯也需要有人先幫忙檢查便當裡有沒有討厭的食物

如:青椒

即便如此,她來到伊甸基隆職業重建中心找到了發揮自己的方式,

教其他視障者使用手機

出門參加成長團體、進行社會參與,

「能對社會有所貢獻,覺得我雖然看不見,但仍然是個有價值的人。」

 

智慧科技輔助交通能力

 

雖然失去了視力,視障者反倒在觸覺以及聽覺方面勝於常人,

郭倩如現場示範怎麼善用手機的語音系統,

觸碰每個選項發出對應的報音,

她操作熟練,速度極快,

只聽得手機一陣聲響,

一般人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她已經一層層往下找到了需要的功能。

例如現在普遍被大眾所使用的公車appline等等,

使她能在家跟朋友聊天,出門也能行無礙。

出門之前我會先做功課,評估交通及擁擠與否等安全性,

搭車以方便為主,過馬路需要有紅綠燈的地方,

路線上要避開橋、被占用的騎樓,以及手杖掃不到的空中障礙物,

像是懸掛式的冷氣主機、會撞到頭的招牌等等。

「現在我的工作就是去到其他視障者的家,教他們使用手機。」

郭倩如一方面教會學員;另一方面,則以己身成為鼓勵他們出門的最佳範例。

鼓勵視障朋友跨出家門


每一次出現新的學員,

會由伊甸基隆視障生活重建社工邱若瑋先帶著郭倩如去過幾次,

熟悉了沿路的動線交通之後,

接下來就由她獨自帶著手機、拿著手杖過去教學。

她說:「教學員的時候就是用手觸碰介面跟學員同步操作,

解說觀念,我們憑靠聽覺就可以快速辨認,同步觸碰操作。
 

許多視障者總是少出門,生活圈狹窄

郭倩如表示:「以前坐公車需要倚靠路人幫忙告訴我公車來了沒,

但是狀況很多,常常會錯失,或者等了很久,

現在有公車的語音App和語音報站功能就方便多了,比較能掌握時間。

「我總是以親身見證鼓勵他們,我可以出門,你也行。」

郭倩如目前有十個以上的學生,

其中有一個學生住在一般公車沒有到達的社區,遙遠路途並沒有嚇退她,

「就自己排長一點時間搭公車再轉乘計程車過去囉!」郭倩如笑說。

 

因為學會了運用手機做為拓展生活的輔具

世界遼闊了,心也打開了。

「我很喜歡聽網路上或是群組裡大家分享的一些好文章、勵志的故事,還有新資訊。

郭倩如進一步鼓勵學員一起出去參加活動,

像是專為視障者設計的交流團體「心情俱樂部」

在這個同儕團體裡分享心情,聊聊天

學員可能原來沒有屬於自己的社交範圍,

但是因為認識郭倩如而增加了出門的動力與勇氣甚至可以穩定聚會。

郭倩如說明視障者能善用感官,去感受每個地點的空氣,

城市和郊區人們走路的速度,耳邊聽到的各種聲音所產生不同的氛圍

「從不敢出門到能夠到處趴趴走,他們走出來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郭倩如笑得開心。
 

利用手機,我還找到了專門放映口述電影的地方,

因為平權,因為有愛

更周全的無障礙措施與設備,再加上一點想像力,

視障者同樣得以用電影藝術去豐富生命風景。
 

年輕的郭倩如期待將來有機會體驗更刺激的活動

她說:「好想去泛舟!」

或許這個小小的夢想很快就能實現。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7 2017.9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