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提醒著爸爸,星期五要來接他、要爸爸記得拿「返家聯絡單」的宜銘,

對於返家流程已經相當的了解,沒有吵著要回家或是吵著要留下來,只是不斷的提醒爸爸「該做的事要記得做」,

看著總是耐心回答孩子的宜銘爸爸,明白了父親節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就是相處

 

文│邱慶宜  攝影│何維綱

銘爸爸感性的說:「宜銘說:『爸爸,你如果乖一點,我下次回去你要帶我去…玩,去…吃美食喔。』

其實他想表達的是:爸爸,如果我乖一點,我下次回去你要帶我去…玩,去…吃美食。」

陳宜銘是一名住在宜蘭教養院的智能障礙院生,

39歲的宜銘像個天真的孩子,爸爸說一句,他覆誦一句。

宜銘家中有三個孩子,大姊已嫁作人妻,二姊是一名器質性精神障礙的患者,

由於二姊的狀況與教養院的資格不符因此二姊便在宜蘭的博愛醫院做復健,

由媽媽來照顧,宜銘主要則由爸爸來照看著,

「認命」是爸爸對於這個家無怨無悔付出的答案。

宜銘的狀況本來沒有那麼嚴重,是國小四年級時的班導師使用暴力而造成的,

用小學的木頭椅子拆下來的木板子,打在宜銘的肋骨

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身處在長期的暴力威嚇下,讓宜銘的狀況更加嚴重,

由於當時的人權並不像現在容易為此發聲,爸爸對當時的情況也無能為力,

「如果是現在,我一定跟他拼命!

宜銘爸爸憤慨地說著,眼角似乎還有著當年的淚水,泛著紅血絲的眼球像是無聲地為兒子抗議。

為了讓宜銘習慣這裡的生活,宜銘爸爸總是忍著念想,一個月來一次教養院,

那一次就是要帶著宜銘回家的那一次。

一個月可以回家「渡假」四天三夜,

利用這短短的時間,宜銘爸爸很珍惜,

會帶著宜銘去他想去的地方、去吃他想吃的東西。

生活在宜蘭教養院20的宜銘,現在很喜歡這裡的社工與教保老師,

每到社工以及教保老師做家訪的時候,他都好高興!

坐在宜銘旁邊將近一個小時,只要有經過的住民、社工、教保老師……等,

他都會大聲地唸出他們的名字、跟他們打招呼。

由於宜銘爸爸今年已經73歲,對於未來,宜銘爸爸已經想過上千萬遍了

「如果有一天我『畢業』了,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每次閱歷人生的時候,就會觸及到這個問題,

所以在我有能力、有生之年,自己的孩子在這裡,應該要繳的費用繳一繳,

用一些存下來的錢捐給伊甸就這樣吧!

宜銘爸爸說,還好現在宜銘對於在這裡當院生不會排斥,

這就是爸爸忍著想念的成果,為了訓練宜銘學習群體生活

這種特別「父愛」真心令人動容。

父子難得一起創作,爸爸帶著宜銘到戶外為他拍下與夕陽共處的小時光。

在充滿藝術因子的教養院中,夕陽灑在彩繪過的柱子與柱子之間,

看著長長的兩人倒影,一切是那麼的和煦、和諧;

回到室內,爸爸拉起宜銘的手,兩人一起畫出屬於他們的相框

真心的祝福他們未來的日子。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6 2017.8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