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服務的佳美腳蹤


抱持服務弱勢無國界的心情,伊甸在越南拓展服務已屆滿十年了。這段期間,配合當地政府規定,從幼到老的服務在每一次看到需求後,都漸漸展開,雖然曾經遇過執行中斷,導致服務終止的狀況,還是撐了下來。迎來第一個十年,我們還在持續當中。


文|陳玠婷     照片提供|伊甸國際發展處


「第一次到越南下六省的茶溫縣探訪個案家,需要坐船過湄公河,到達他的茅草搭的房,赤腳踩泥巴才進得了個案家⋯⋯」伊甸國際發展處前處長暨一級特專吳淑芬回憶起,開啟越南服務之始的場景,十年已過,還記憶猶新。

提起服務初衷,吳淑芬在台灣長期擔任外配基金會、移民署等地方的委員,深知新移民為了紓解越南家人的經濟窘境,她們孤身來台嫁入陌生家庭,在台灣面臨語言、家庭觀、文化環境的差異,在幾乎沒有適應期的狀況下,立即投入婚姻生活,那種刻苦的心情並不是外人可以輕描淡寫而過,「其實她們對婚姻都是有憧憬的。」因此,她於伊甸在越南開啟服務這群文化、經濟弱勢的族群。

而隨著婚姻關係結束,新移民媽媽為了經濟打拚,在無法顧及孩子的狀況下帶著他們回越南娘家托家人照顧,自此之後,台越兒的身份認同、文化適應問題漸漸浮上檯面,他們與母親一樣,面臨新文化衝擊,辛苦地適應著。


(圖說:伊甸於越南的辦公室。)

從此開始,伊甸在越南開展服務台越兒的華語幼兒園,一個班級最多曾收到九位學生之多;爾後成人弱勢族群的需要,不論就醫、就學、就業等層面多有協助,譬如看見成人身障就業需求,2006年曾經傳授過視障按摩師培訓,2012年與殘協合作舉辦視障按摩班,婦女部分也曾經教導手工藝製作,接家庭代工補貼生活。

為了因應全球老年化的趨勢,和越南青壯年勞力人口外移,因此老人的安養問題也漸漸受到重視。伊甸在越南沒有專業社工資源,因此與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所合作,帶領學生前往越南服務、家訪調查關懷當地老人;另一方面,伊甸結合教會資源,向當地牧者了解在地老化問題、找出需要幫助的老人名單,以送餐方式開啟關懷服務。

(圖說:伊甸補助永隆新年禮物之發放。)

越南人的生性樂觀開朗,對於生活並不要求,其實他們有自己的安適態度,而伊甸服務的弱勢族群在當地政府未能提供保障的福利之時,伸出援手拉他們一把。無論是海外捐贈、華語幼兒園、婦女、老人服務等,這十年當中,伊甸經歷過許多轉折,也曾遇過服務停滯的時期,無論是政治因素、人口轉型改變等,都是一步一步撐過來,為著海外這一群弱勢,伊甸未來仍舊持續開辦海外服務,不會停止。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9 期 2016.3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