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伊甸系列活動 (63)
- Apr 20 Wed 2022 16:10
服侍善工要把天國帶到世上 雙福論壇第3場
- Apr 14 Thu 2022 13:44
按摩傳遞的服務精神 25年來始終如一
視障人士王國松剛畢業時求職不順,原先決定不了志向的他輾轉來到伊甸視障按摩中心,至此之後,一做便經歷25個年頭。
王國松喜歡展現自己的親和力,他打趣地表示自己有一個強項就是讓客人都睡著。「客人都說,給別人按不會睡著,給我按就會睡著。」
聽王國松講述他與伊甸的故事,了解他是如何將服務精神延續至今。
- Mar 16 Wed 2022 14:23
作為庇護工場大家長 她以身心障礙員工為榮
一走進伊甸迦南園庇護工場,一陣香甜的氣味撲鼻而來,吐司麵包、水滴蛋捲是這裡的熱賣商品,沒預定可買不到。
陳素梅主任是庇護工場內五十名身心障礙員工的大家長。在伊甸服務即將邁入第30年,她總是親切地稱庇護員工為「孩子」。看見這群員工的努力與進步,是陳素梅向前的最大動力。
-陳素梅(圖左)誠心對待每位員工。-
- Mar 16 Wed 2022 13:50
重入紅塵-雙福事奉論壇第二場
伊甸基金會邁入40年,舉辦雙福事奉論壇「重入紅塵」:從劉俠的社會關懷談基督徒職場事奉的再呼召。主講人為曾和伊甸創辦人劉俠共事的尹可名常務董事,根據劉俠的兩本著作《重入紅塵》、《另一種愛情》帶聽眾進入她答應神的呼召服務弱勢的心境。
圖說:雙福事奉論壇第二場。主持人林耀明(左),主講人尹可名(右)。
文|朱聖恩 攝影|徐士堯
- Mar 16 Wed 2022 11:48
付出永遠不嫌多 用愛活出充實人生
劉明基擁有爽朗的笑聲和結實體態,滿滿活力絲毫看不出已年屆70歲。
他熱愛運動、喜愛學習,對社會付出更是不遺餘力。捐款、做志工,他用愛回饋社會,同時也充實自己的生命。
─伊甸頒發感謝狀,感謝劉明基長達29年的捐款支持。─
- Mar 09 Wed 2022 14:03
助人不限血緣 讓愛流動
- Mar 09 Wed 2022 13:47
既捐款又當志工 40年細水長流
- Mar 08 Tue 2022 14:18
成就「共好社會」 百年餅店傳承愛的溫度
百年餅店舊振南支持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圓夢計畫近十年,秉持「喜悅」及「信心」兩大品牌精神,幫助早療孩童及早治療、安心成長。
除了關心弱勢,舊振南在地方創生、環境保護、文化保存方面皆有所建樹,以「利人即利己」的精神展現品牌的遠見及格局。
文|許可晴 攝影|何坤益
- Mar 08 Tue 2022 14:06
在伊甸28年 異國新鮮人變資深教保員
伊甸台中職業重建中心教保老師劉淑賢在伊甸服務28年,曾於庇護工場、居服單位、小作所等地任職,對於伊甸在台中的服務軌跡可說是瞭若指掌。
在同個職場打拚多年實屬不易,她不斷精進自己,秉持著耐心與熱情為服務使用者們的生命注入能量。
文|許可晴 攝影|蔡佳真
- Feb 15 Tue 2022 09:44
劉俠從文學著作中活出生命見證-雙福事奉論壇第一場
伊甸邁入40年,舉辦雙福事奉論壇「文以載道--從劉俠的著作談文字多元傳播力與社會關懷」,希冀藉此回顧她生命的影響力,以及實踐福音與福利,用愛帶出更多的祝福。
(圖說:2022年雙福事奉論壇-以基督徒的社會關懷與社會責任,邀請五位講者分享。)
活動上,伊甸董事長羅紀琼表示,劉俠12歲罹患風濕性關節炎,數十年來大痛小痛不斷,而且癱瘓不能行走。當她陷入苦難中,神用祂的愛溫暖劉俠的心,神乎召她成立伊甸基金會,為身障朋友帶來生命的轉機。
- Feb 14 Mon 2022 11:46
為善「欲」人知 讓愛的力量傳出去
捐助伊甸26年,潘素滿(以下稱阿滿姊)不只捐款,同時也相當關注身心障礙者的權利,在職期間推廣無障礙設施及輔具,造福身心障礙同事。
「我覺得在這個社會,『善』的循環很重要。」阿滿姊對社會弱勢的關懷就如同她的笑容,燦爛卻不張揚。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留著一頭俐落的短髮,絲毫看不出阿滿姊已年過65歲。
- Feb 11 Fri 2022 11:30
飛越1120公里 來台當照服員
李菁從事照服員工作,從摸索到熟悉,至今熱愛這份工作,覺得意義非凡。照顧久了,她和服務使用者情同家人般,陪他們一起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李菁用著同理,持續服務在這條路上永不悔。
(圖說:李菁正為住民進行管灌餵食。)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李菁
李菁是湖南長沙市人,生於斯,長於斯。卻在二十多年後,和台灣有了意外的連結。她隨著先生來台定居,開始適應新生活。她難以逆料,曾是家庭主婦的她日後能步上職場,當起照顧服務員。七年來,她升任督導,帶領一批照服員在崗位上服務。一路走來,她直言,服務使用者是她的人生老師。
- Feb 08 Tue 2022 09:54
泰迪熊義賣9年不間斷 英國皇室御用品牌力挺偏鄉學童
英國皇室御用品牌DAKS長期支持伊甸象圈工程計畫,幫助偏鄉地區的孩子獲得平等的教育資源,自2013年到2020年共幫助549位學童,讓他們在成長路上不孤單。
品牌背後之企業-三共生興台北分公司進駐台灣邁入40年,總經理今井雄一郎感謝台灣民眾的支持,也希望能貢獻企業的力量,為台灣這片土地注入永續發展的動力。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 Jan 17 Mon 2022 16:46
發揮善舉 創造1+1大於2的力量
于蕙玲學的是社會學,認為孩童的一生至關重要,因此開啟她捐助兒童的善行。從年輕付出到退休,于蕙玲幫助人的心不變,變的是她還要關注老人議題,發揮她1+1大於2的力量。
(圖說:于蕙玲很有心,長年關注早療兒童。)
文|蘇麗華 攝影|王致尹
「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捐給伊甸。」于蕙玲因著認識劉俠,青少年時期讀到她的文章深受感動,進而認同伊甸,開始成為早療兒童服務的捐助人。這一善舉從沒間斷,一捐就是25年。
- Jan 14 Fri 2022 14:46
用心做個管服務 成為別人的祝福
做個管工作,溝通是一門學問。黃佳惠在個案和公部門之間聯繫,企圖找出最好的連結資源,提供給服務使用者最適切的服務,就是她的服務使命。
(圖說:黃佳惠向民眾宣導長照服務。)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黃佳惠
- Dec 23 Thu 2021 11:01
愈付出越得力
- Dec 23 Thu 2021 10:49
樂於奉獻 30年如一日
- Dec 11 Wed 2019 14:15
是不是天使來了?
劉俠曾說:「我是一個相信愛的人……正是因為我瞭解你們,我知道你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只因為我曾經得到的太多,如今我才更願意付出。」
(圖說: 伊甸的生日在12月份,正逢聖誕節期,可說是「雙喜臨門」。)
文|詹慶臨
有一年平安夜,劉姐在醫院急救,喜樂四重唱在病房外唱聖誕詩歌,並輕聲祝福。那時劉姐剛吐血、昏睡在床,身體非常虛弱,當詩歌悠揚拉下尾聲,劉姐緩緩睜開眼睛,氣若游絲地吐出一句話:「是不是天使來了?」
- Jul 29 Mon 2019 17:18
曠野粗石的另一種愛情(下)
劉姐曾說真正的愛情,不是短暫的流星,而是永恒的美好,是一輩子要學的功課;千萬不要像七夕的牛郎織女,聚少離多,而是要兩情長久,也要朝暮關懷。
(圖說:劉俠說什麼時候我們能學會愛的功課,我們就成熟到足以享受愛情甜美的滋味。)
文/詹慶臨
迎接愛情,不是短暫流星而是永恒之美
- Jul 29 Mon 2019 17:03
曠野粗石的另一種愛情(上)
劉俠常說她的主業是生病,副業是寫作,其實她還有一項副業,就是作媒。古道熱腸的她只要在伊甸,不管同工還是志工,有孤家寡人的,或小姑獨處的,就忍不住要為對方作媒。她常做別人的愛情顧問、狗頭軍師,並在愛情滋生時在一旁敲邊鼓。
(圖說:劉俠看似柔情似水,但是她卻形容自己是被釘死在曠野的一塊粗石,頂著烈日,抗著狂沙,頑強孤單。)
喜愛紫色,鍾愛黃玫瑰的劉姐(劉俠),常常一身柔紫,戴著紫色的寬邊帽,映襯著白皙的小臉,讓人忍不住多看她兩眼。當年每天早上,秘書推著她的輪椅,穿越八德路的馬路來到伊甸上班,劉姐臉上常是笑意滿盈,而且是哼著歌、「滑」進伊甸辦公室,接著總會聽見她輕快爽朗的問候:「早安啊,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