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永續發展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數位轉型-01

文|朱聖恩 圖|深夜日常

 

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lliance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aiwan Aid) 6月份舉辦了亞洲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國際發展論壇,以「鉅變時代:NGO的韌性、創新、影響力」為主題,廣邀多國NGO團體分享在地服務經驗。

 

而在專題研討「鉅變時代下,數位轉型對NGO的影響及改變」中,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慷慨分享數位轉型的經驗談,盼望有助各領域的非利組織善用科技工具、跟上時代浪潮,讓專業的服務更能不受地域限制。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_5864.jpg

 

苗栗縣泰安鄉山區重巒疊嶂,坐落於上湖溪最上游的「司馬限部落」傳統而美麗、勇敢堅毅代表了泰雅族的精神。司馬限原住民語為maibgah,意思是「火岸之地」。這個部落近幾十年飽受土石流及地層下陷所苦,現在他們正致力於重建之路,將一步步建立起司馬限的新面貌。

 

文|許幀貿 攝影|王致尹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甸舊衣回收中心滿是成堆的衣物,許多志工正忙著分類這些從各地蒐集來的物資。賴朝乾身為回收中心的專員,即使行動不便,他仍抱著感恩之心努力工作,期盼能夠善用資源、回饋社會。

38060 (1).jpg

文|許幀貿 照片|賴朝乾提供

 

賴朝乾推著輪椅,描述著自己的身心障礙歷程。他因幼時小兒麻痺發燒,一開始無法行走,只能以爬行前進。幼稚園到國小一年級期間,開刀、復健、讀書都在醫院度過,這樣的日子長達一年多才可以走動。然而現在隨著年紀增長力氣減退,輪椅行動仍然比較方便。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水果榨完汁,就只能丟棄不用嗎?嘉揚小作所的學員們將它們再利用,製成環保清潔劑。使用時不但散發淡淡的天然清香,還能成為洗滌的好幫手。

嘉揚小作所0189

(圖說:飲料店打算丟棄的果皮,搖身一變成了天然的清潔劑的精油原料。)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手搖飲料店店員忙著將一顆顆的葡萄柚搾取出汁,接下來就是當廚餘丟棄。它還有再利用的價值嗎?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剩的廚餘怎麼處理?相信多數人都是扔到廚餘桶,眼不見為淨。

台灣平均每人一年製造158公斤的廚餘,大量的廚餘如要回收再利用,需要倚靠人力分類、過濾,才能用以餵食豬隻或是製成肥料,因此每年全臺約有高達220萬公噸的廚餘被浪費,進到了焚化爐。

除了落實愛惜糧食、吃多少買多少的好觀念外,家中的廚餘還可以怎麼運用呢?

宜蘭教養院長久以來落實「永續生活理念-綠色照護」,在這兒,每天產生的廚餘會透過人工處理,變為土地最好的養分。廚餘不進垃圾車,不僅減少了碳足跡,產生的肥料更能用以種植香草,造福服務使用者。

圖1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