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是作家杏林子早期作品,從舞台劇到廣播劇,從香港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最後來到台灣呈現。邀請多位廣播界資深人員聯合配音,其中幾位為金鐘獎得主。2021年12月6日在伊甸視障處錄音室錄製完成,劇末並邀請俞禮正牧師、張錫華牧師短講,藉此懷思劉姐為這世界留下的美好風範,她常說:「除了愛,我一無所有。」她留給世界的就是一份來自上帝純然的愛心。在2022年伊甸四十週年分享給大家。以下為幾位配音人員的心聲:
小馬(倪子鈞):
犯罪沒人知道就沒事了嗎?
《囚》是作家杏林子早期作品,從舞台劇到廣播劇,從香港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最後來到台灣呈現。邀請多位廣播界資深人員聯合配音,其中幾位為金鐘獎得主。2021年12月6日在伊甸視障處錄音室錄製完成,劇末並邀請俞禮正牧師、張錫華牧師短講,藉此懷思劉姐為這世界留下的美好風範,她常說:「除了愛,我一無所有。」她留給世界的就是一份來自上帝純然的愛心。在2022年伊甸四十週年分享給大家。以下為幾位配音人員的心聲:
小馬(倪子鈞):
犯罪沒人知道就沒事了嗎?
(圖說:廖偉凡參與囚劇的廣播劇錄製,會後分享心得。)
節目主持人廖偉凡和劉俠是多年的好友,這一回他特地用聲音演出她的著作,廣播劇-囚。在詮釋角色時,廖偉凡有諸多的領受,他倚靠主,從 神的愛來學習饒恕的功課。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文/張錫華牧師
經文:「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裏,那裏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三章17節)
現在的社會氛圍中,每個人都必需面對許多的困難,就像是:經濟的困難、工作的壓力、身體的病痛、人際關係的緊張,或是這段時間所蔓延的疫情等等,這些令人難以忍受的事,就像惡夢般圍繞在你我的心中,使我們常感到自己快要崩潰。
伊甸基金會的創辦人劉俠,在她多年前所寫的《囚》這部廣播劇中,也點出類似的情境。劇中的情節正呈現出現代人內心被情慾,被名利,被財富所充斥的困境。書中提到這位大法官史尚義,他是一位被人稱讚,並被人稱為「史青天」的法官,是正義的代表,但卻因貪愛錢財,並急於出人頭地,一心只想讓自己的事業快速逹到顛峰,因而逐漸被名利權勢所左右;同時也使自己陷入在情慾中無法脫身,以致長期冷落家中的妻子。
史尚義的妻子玉潔,在富裕的家庭長大,是位富家女,却有精神障礙方面的問題。當她從原生家庭走向婚姻後,因精神上的失序,被丈夫嫌棄並長期的冷落,讓她婚後的生活陷入絕境。因著丈夫的背叛,更讓玉潔無法承受導致精神恍惚,如同幽靈一般,每天生活在一個無助又無望的世界裡,最後以結束自己的生命成為她人生的結局,她的一生真是可憐又可悲。
(圖說)仇恨與不能饒恕帶來更大的傷害(加拿大傳揚劇團《囚》劇照)
文/詹慶臨 劇照提供/加拿大傳揚劇團《囚》劇照
《囚》劇原為舞台劇,四十多年前由香港「福音劇團」在香港荃灣大會堂首演,演出那天正是劉俠姐的生日二月二十八日。當時導演是陳紫年先生,他曾是伊甸基金會海外公關,我們都叫他陳叔叔。福音劇團並多次遠赴新加坡、吉隆坡演出。2019年前陳叔叔在加拿大過世,陳嬸嬸為紀念亡夫和劉姐,邀請加拿大教會「傳揚劇團」演出。
從舞台劇到廣播劇
(圖說:年輕時的劉俠)
文/劉俠
病困住了我的身體,卻困不住我的心
小學六年級時,我被一種叫做類風溼關節炎的怪病纏身之後,就逐漸失去了行動的自由。一年一年過去,我全身的關節受到病魔的侵蝕,有如戴上了一個無形的鐐銬,我不能走、不能跳、我的肩膀舉不起來,手彎不回來,我的頭部也轉動不靈活。晚上翻一個身也大費周章,甚至我連吃一口心愛牛肉乾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因為我下巴的關節也壞損了。每天我仍要忍受關節帶來的極大痛楚,漫長的歲月中,失去健康,失去上學的機會。
資料來源:2021.2.17 408期
人生的舞台──病房
文/杏林子
如果不是病得死去活來,醫院其實是滿好玩的地方。
作品:喜樂綻放(複合媒材)畫者:許秀柱(視障音樂家) 指導畫家:Monica(楊毓婷)
父親是軍人,我是理所當然的軍眷。早年就醫廣州街陸軍總醫院,政府遷台未久,篳路藍縷,醫院因陋就簡,病房全是鐵皮屋頂。夏天像火爐,冬天像冰窖,病人不但得跟疾病奮戰,還得接受大暑大寒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