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身障老化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能想像這樣的生活嗎?每天早上揹著身障孩子上學,在校陪讀、協助進食和如廁;下午放學後,又揹著孩子到中醫診所針灸復健,一邊還要照料其他年幼兒女……。20多年前,這是小蘭媽媽的日常,日復一日、風雨無阻。

(圖說:小蘭和媽媽感情好,只要見到媽媽就滿臉笑意。圖左為小蘭的畫作。)

文|林佳勳              照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聊起過去那段在家裡、學校、診所間來回奔波的日子,小蘭媽媽不以為苦,只有對女兒滿滿的虧欠。小蘭是家中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因為黃疸指數過高,換了三次血,當時媽媽一心一意想救她,好不容易搶救回來,卻也遺留下重度腦性麻痺的後遺症。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下肢行動不便,張璦玲陽光、積極正面的個性,使她覓得適合的工作場域。人人都會年老,身障勞工卻面臨比一般勞工更快速老化的挑戰。在職場貢獻多年,張璦玲即將屆滿退休年齡,對退休的生活有什麼想法呢?

圖說:張璦玲退休第一個要面臨的就是失去「行動力」的問題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璦玲因著出生時造成的髖關節脫臼影響日後的行動不便,加上另一半是腦性麻痺患者,求職不易。為維持小家庭的生計,張璦玲勇於嘗試自己沒有接觸過的工作內容。

圖說:張璦玲的身上總是發散著生命的愉悅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因著出生時造成的髖關節脫臼,張璦玲在振興醫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經歷了無數的療程、復健,也在此結識了良人。婚後,與公婆同住。暫無付房租、房貸的壓力。雖然先生曾參加過振興醫院開設電腦職訓班,但本身是腦性麻痺患者,求職仍舊不易。孩子在滿週歲前,已有半年的時間賦閒在家。待兒子滿一歲時,遂商請婆婆協助帶孫,先由張璦玲出外謀職。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眨眼,成語來到宜蘭教養院已15年,從17歲發病失能到現在,成語已是過60歲的老人了。83歲的哥哥依舊每周騎摩托車來探望他,從不間斷。兄弟一場,這份情懷要持續到老,是哥哥守護弟弟的那份心情。

 

(圖說:成語(中)與哥哥(左)兄弟情深,15年來哥哥每周都到宜蘭教養院來探望他。)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演藝圈打滾多年,金鐘影帝屈中恆再次挑戰自己,用手語演出舞台劇,佳評如潮。因著對戲,更加理解聽障朋友,這次他擔任伊甸身障老化的公益大使,分享他與身障朋友的零距離接觸。

(圖說:屈中恆與小蘭一起畫下活動的LOGO,象徵活動圓滿成功。)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公關中心

 

當過演員、主持人、得過金鐘獎,屈中恆在演藝圈已是響叮噹的人物。不過,他卻選擇再次攀峰,用手語擔綱演出舞台劇,突破自己的極限。從贏來的滿堂喝采,到兩岸的巡演,無疑是對他演技的肯定,以及最佳的掌聲。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