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愛無礙 身障自立 (8)
- Jan 15 Fri 2021 15:37
幫派份子的華麗轉身 輪椅大叔做手工
- Sep 14 Mon 2020 10:26
自閉兒學烘焙 中秋月餅有洋蔥
伊甸烘焙咖啡屋日前舉辦《109年歡喜過中秋-產品宣廣記者會》,活動不僅介紹了今年的中秋禮盒,也為剛考取烘焙丙級證照的員工-阿銍舉辦了授證儀式,讓我們藉由這次活動一窺庇護工場內的勵志故事吧!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中秋佳節將近,伊甸烘焙咖啡屋日前舉辦《109年歡喜過中秋-產品宣廣記者會》,活動還未開始庇護員工們便排排坐在會場入口處,朝氣蓬勃地向每個入場來賓問好,為本日活動注滿了活力。而其中坐在前排的便是今年剛考取烘焙丙級證照的阿銍。
阿銍是一位中度自閉症患者,今年是他來到伊甸烘焙咖啡屋的第五年。喜愛畫畫的阿銍當年剛從廣告設計科畢業,身為家中獨子的他決定進入伊甸烘焙咖啡屋學習一技之長,期望未來能夠進入職場工作賺錢。從外場簡單的商品包裝開始著手,阿銍一步步走進廚房,學習秤料、包餡、裝飾等烘焙技能。五年過去了,阿銍從動手做的過程中獲得不少成就感以及趣味,尤其考到烘焙師丙級證照之後,有了自信,他更能夠與同事一同樂在工作。
- Jul 07 Fri 2017 14:35
有愛無礙 走向身障自立生活
有愛無礙 走向身障自立生活
藉著神的「愛」,除去身心障礙者的「礙」,這份愛落實在務實的制度面與同理的精神面,讓身障者在愛的保守下,就業之路走得順遂,自立生活沒問題!
文│張雪惠 攝影│何維綱、李蒼瑀、何坤益
身心障礙中的「礙」,不僅存在於生活中,就業之路也是他們生命中非常有感的障礙。生理、心理上的限制、阻礙,他們無法像一般人那樣一聽就懂,一教就上手,除了職場環境、工作內容需再設計外,以同理心觀察其能力特質,提供適合的職務內容、工作環境,發揮專長,他們才有機會在職場立足、贏得工作尊嚴。
耐心引導陪伴 找到生命意義
- Jul 07 Fri 2017 14:29
做代工 享受自食其力的快樂
做代工 享受自食其力的快樂
能力只能簡單數數、國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學不到東西、交不到朋友……總總的挫折讓冠伃的日子過得悶悶不樂。來到台中小作所後一切有了轉機!她學會做代工、懂得與人相處,她現在是班上的人氣王。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過去的冠伃總是擺著一副臭臉,冷不防會突然大聲說話,外加動作大,惹得旁人不敢親近她。所幸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改變人際互動方式,開始懂得笑臉迎人,謙和有禮的行為無形中拉近同儕關係,如今成為小作所裡的人氣王。
- Jul 07 Fri 2017 14:24
不向障礙低頭的勇者
不向障礙低頭的勇者
在校園的大樓裡,柏翰認真的打掃公共區域,樓梯間、電梯、鏡面、收垃圾等都是他工作的項目。有了收入,他可以照顧年邁的祖父母,以及兩位弱智的弟弟。他用心經營每一天,維繫著家人的情感,那是他工作動力的來源。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每天一早,柏翰從山上下到市區,花了兩個小時的車程才能抵達工作場所,下了班,再依原路回家。即便舟車勞頓他卻不以為苦,一肩扛起照顧祖父母和兩位弱智弟弟的責任,工作完返抵家門,迎接他的是家人的笑臉,那是最甜蜜的負荷。
- Jul 07 Fri 2017 14:18
當一位廚房得力的助手
當一位廚房得力的助手
先天患有中度智能障礙的家岑,在廚房勤奮工作的身影,贏得主廚的信賴成為得力助手。她木訥靦腆的容顏、專注的眼神、巧練的身手,都讓她在工作中的態度顯得無比敬業。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綱
2016年末,家岑在伊甸基金會「志工聚伊起」活動中獲選為十大志工,站上台領獎的時刻,讓大眾一同見證了這位大女孩超過兩千小時的服務碩果。
回溯與伊甸之間的淵源,可說關係匪淺。家岑除了本身是基隆庇護工場第一屆學員,一待就是五年;再談到她的母親,在基隆服務中心從事臨時托顧員,以同理心、溫柔的照顧長輩;甚至她的妹妹,也擔任伊甸早療的教保老師。原來事工之內,她們一家都依著相同使命同心奉獻。
- Jul 07 Fri 2017 14:10
她的人生字典裡沒有「障礙」
她的人生字典裡沒有「障礙」
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張心慈,纖柔的外表下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雖然需要個人助理從旁協助生活起居,能靠自己的她不假他人之手。她取得同儕支持員的證照,關心他人的需要;自己接案作設計、步入職場做客服,她的字典裡沒有「障礙」兩個字。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內文:肌萎症的雙手無力舉高、身體癢時無法抓、無法自己翻身、穿衣……生活自理處處要仰賴個人助理協助,這樣的張心慈仍不灰心,在她身上看不到「放棄」兩個字,她當起電話客服人員,解決顧客疑難雜症;也擔任同儕支持員,陪身障者走出情緒低谷;更走上街頭為身障者倡議發聲。她正向看待自己的命運,更用己身之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舞台。
- Jul 07 Fri 2017 14:02
邁出自立穩健的步伐
邁出自立穩健的步伐
工作效率、學習能力、人際溝通……都是職場中經常被討論的議題;這些對一般人而言會產生困擾的事,在患有自閉症及輕微智能障礙的樓豪哲身上,自然有著更難跨越的困難。但藉由接納特殊需求的友善職場激勵,工作不再成為自我肯定的絆腳石,而是強化自尊的鞏固基石。
文│黃珮瑜 攝影│何維綱
目前在科技公司穩定就業的樓豪哲,負責環境及機械清潔工作。在這裡,他感受到友善職場帶來的溫暖,能力也跟著逐漸展現。民國95年退伍的他,11年來轉換過一些跑道;但過去的職場環境不夠友善,導致他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缺乏信心。舉例來說,前一個工作是做生產線,除了工時長以及會被要求作業速度的身體勞累外,同事態度冷漠、沒有人要理他最令他挫折。
還有一個工作原本主管是大陸人,後來換成台灣人接手。原以為可以溝通更順暢,但新領班對任務達成速度非常看重;他常會因為反應不及或不夠理解指令而無法順利完成,也因此被貼上做事態度不好、能力太差的負面標籤。此外,領班更曾脫口說出「你不看我就是不尊重我」、「看你不爽想揍你」等粗暴的言詞,都讓他只想趕緊脫離。但即便是在如此高壓的狀態下,因為不想被看輕、也期許自己可以變剛強,還是努力撐了2年半才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