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配套帶動長照產業
文│楊淑芬 採訪對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 攝影│蘇麗華
「年金是一個數學議題。但若不抽絲剝繭,用歷史的角度切入,沒有人看得懂裡面的糾結;如果不把歷史糾結講清楚,正視其中有人獲得超級利益、也有人無比委屈,沒辦法解決掉。」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指出,年金搞到瀕臨破產,原因是「制度設計不良」與「人口海嘯衝擊」;改革第一階段將重點放在軍公教,一則對象與財政成效明確,二可同步處理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公,形成一種示範作法,但關鍵是應儘快提出配套並進入第二階段改革。
以配套帶動長照產業
文│楊淑芬 採訪對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 攝影│蘇麗華
「年金是一個數學議題。但若不抽絲剝繭,用歷史的角度切入,沒有人看得懂裡面的糾結;如果不把歷史糾結講清楚,正視其中有人獲得超級利益、也有人無比委屈,沒辦法解決掉。」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指出,年金搞到瀕臨破產,原因是「制度設計不良」與「人口海嘯衝擊」;改革第一階段將重點放在軍公教,一則對象與財政成效明確,二可同步處理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公,形成一種示範作法,但關鍵是應儘快提出配套並進入第二階段改革。
建立世代互助互信的年金改革
文│王錦萍 採訪對象│台灣深墩協會理事長曾柏瑜 攝影│蘇麗華
318學運領袖之一的曾柏瑜雖然才25歲,但是她對年金改革議題特別有感,面臨近來社會上世代之間幾乎呈現對立、對決的氛圍,曾柏瑜反而希望就更高的格局,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國家的永續發展。
針對身心障礙者及團體的看法
創造雙贏與共善的制度
文/蘇麗華 採訪對象/台聯文宣資訊部主任陳嘉霖 攝影/陳玠婷
內容:「年金改革的癥結點在於台灣總體經濟成果無法平均分配,而非破產問題。」台聯文宣資訊部主任陳嘉霖一針見血的說出他的想法。他強調,當年金改革的輿論都圍繞在社會保險的財務範圍做討論,其實朝向稅收制的社會福利發展,才能讓政府、企業與勞工三方形成正向循環,建構一個雙贏與共善的制度。
年金改革議題近期在媒體上討論得沸沸揚揚,焦點無不放在擔心各年金基金破產一事,進而引發職業別、世代對立等議題。對此,陳嘉霖卻跳脫既有框架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破產了政府會補嘛!」這些公共基金的收支考量並非企業式思考,不是營收大於支出就有利潤的思考,所以談不上破產問題。例如每一年的社福預算,也是完全都支出盡,隔年稅入再撥補新的預算。現在年金的主要問題在於「不足以支撐人民退休後的生活」,光是在基金財務平衡上著墨,會忘了年金的最主要意義。要真正解決問題,得要從財富重新分配上著手。
談身障公務員退休制度改革
文│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周鑫 圖片提供│周鑫
我們對於身心障礙公務人員退休選擇權及人事管理之建議:(一)審慎面對高齡身心障礙者失能與老化問題;(二)公務人員退休法應納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第47條之精神,保障身心障礙公務人員自願提早退休權益;(三)建構分級分齡調降自願提早退休的選擇機制;(四)落實職務再設計規劃,強化身心障礙者工作效能與確保公平對待。
按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辦理之「身心障礙者提前老化及平均餘命基礎研究」報告指出,身心障礙者老化年齡較一般人提早。對照103年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身心障礙者失業的主要原因中,「個人健康因素」與「體力無法勝任」分別佔14.7%、8.5%;有工作者,不滿意目前工作的主要原因中,「體力無法勝任」也佔9.6%。另根據勞動部報告指出,身心障礙者平均退休的年齡也較全體勞動工作者提早7.9歲。皆說明身心障礙者提早老化問題嚴重,造成退休身心障礙勞工經濟安全的漏洞。
年金改革年輕公務員心聲
文│王錦萍 採訪對象│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林于凱 攝影│陳玠婷
「一旦國家財政破產了,將產生排擠效應,一層一層往下排擠的情況下,邊緣人就掉下懸崖了,屆時社福亦將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提出如此犀利透徹的見解,來自這一波年金改革浪潮中受到壓抑的聲音,他們是一群年輕的公務員,作為「繳得多、領得少」的世代,他們組成了《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不只希望能保障將來自己的老年不致承受國家財政破產,甚至還進一步對公務員這個行業提出了新的反省與想像。
年金改革面面觀
年金改革政策攸關國人的福祉和老後的經濟安全保障,伊甸關心弱勢族群的需要,在國是會議上建言之外,更廣邀各方專家學者一同關注和倡議,期待能建構一個安全的社會網絡,讓老後生活無虞。
文│蘇麗華 刊頭設計│李青滿
年金改革議題延燒多時,影響層面廣大,無不對老年經濟安全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如何讓制度更臻完善,建構一個社會安全網絡,才能讓老後退休生活也能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