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視障重建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同為音樂工作者的視障夫婦─李繼吾和黃舒芸,提供他們在5月COVID-19確診的經驗,與視障朋友們分享當遇到染疫時,以及身體尚在健康狀態時,能有哪些措施,以備不時之需。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蘇麗華、陳韋儒

 

COVID-19確診,李繼吾和黃舒芸在家休養一週後,回到辦公室上班了。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心眼行走在高山部落上

車子行駛在海拔1100公尺的山路,田爺爺猶如有心智地圖般,每個彎道、每個路標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失去視力沒有難倒他,卻意外開啟他的其他感官功能,暢行無阻的生活在高山部落,留下他每個足跡。

 用心眼行走在高山部落上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轉個彎你就會看到神父的家,下一處你會看到右邊有一座大水塔」車子向海拔1100公尺的山路駛去,坐在前座的田爺爺憑著路況和感覺向駕駛一一報路,這趟山路是他年輕時每天務農的地方,更是他再熟悉不過的道路,當一行人看到他報的路標驚呼連連外,幾乎讓人忘記田爺爺早已失去視力。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的延伸希望

如果我們眼前一片黑暗,就別盯著黑暗不放,打開耳朵、嗅覺、皮膚去感受周圍,會發現原來失去80%的訊息建構能力,卻還有20%能帶你重新認識世界。

   20%的延伸希望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望永駐 重建視障者人生

失明後人生猶如陷入一片黑暗,無情的打擊讓人鬱鬱寡歡,內心的枷鎖就像一道高牆,斷絕外界的連結。在愛與陪伴下,透過轉介與服務幫助視障者重建,迎向全然不同的人生。

  希望永駐 重建視障者人生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作為一個走過痛苦磨難的盲人,我不敢說光明已在我心中永駐,但用心去看世界,一定會比許多視力健全的人有更深刻的發現,一定能看見許多正常人看不見的東西。」中國作家莊大軍在他的著作《光明永在》的自序中娓娓道出這一段感觸。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我可以自己走出家門

二十年來,Candy因為擔心害怕而不敢獨自出門,失明後的她,媽媽是她依靠,更是她的眼,打理她的一切。如今上過定向訓練課程後,Candy試著走出家門,也打開她封閉已久的心房。

沒想到我可以自己走出家門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這一天在住家大樓庭院,Candy正試著拿手杖做定向移動,獨自一人從電梯口緩步移動到大門。短短的距離,Candy費了一些時間終於抵達管理員室,完成任務後她不由得說:「在黑暗中摸索真的很恐怖。」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