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坪林區以製茶務農為業,因世代變遷產業没落,加上高速公路通車後導致大量年輕人口外移,凸顯了當地人口結構偏向高齡化的特徵。這日,九十歲的新井阿公依然搭著長照專車來到伊甸坪林水柳腳公共托老中心,參加伊甸的公共托老中心和失智據點的服務。
個案新井阿公患有中度失智症以及慢性疾病,今年春節期間,更是因為帶狀皰疹緊急就醫,全身有疼痛、皮膚潰爛等症狀,並且需要插上尿管。這使得主要照顧者陳腰阿嬤心力交瘁,還好後續有長照單位個管師及坪林托老中心居家服務等協助,阿公得以漸漸好轉。
文|許幀貿 攝影|王致尹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2年成立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湯麗玉女士,至今已在失智症議題默默耕耘了30年,日前,她於伊甸基金會舉辦的「伊起活到老–2019失智國際研討會」上,分享長年來在台灣推動失智友善社會的努力。

(圖說:各國的失智症行動計畫是失智友善國家的重要指標。)
採訪整理|林佳勳 照片|國際發展處提供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懷獨老 溫暖到宅
近百年屋齡的古厝,承載著阿琛阿公一生的回憶,捨不得離開,深怕一離開就斷了那份記憶連結的臍帶。一個人獨居,環境斑剝,處處障礙,阿琛阿公將就住著,享受著清閒的日子。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來到宜蘭五結鄉的巷弄,拐個彎便來到阿琛阿公的家。低矮的古厝,斑駁的牆面……,透露著歷史的痕跡。低頭跨越門檻進屋,窗戶微微透進光源,讓原本陰暗的客廳有了一絲絲的光線。下午時分,沒有午睡的阿琛阿公正倚著窗戶收看電視新聞打發時間,度過一個人寂寥的午後。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托顧 老人家的保母
在地安養 同時享受家的溫暖
家庭托顧服務從「家」的概念出發,讓受過訓練的家庭照顧者擔任托顧員,幫忙照顧社區中其他需要照顧的人。在愛的照顧下,更讓年長者能在這個似家的環境中享受家的疼惜。
文│唐植梅 攝影│萬慶濰
從事日本導遊工作的何先生,原本活潑健談,但退休後生活無聊平乏,竟開始出現失智現象,曾經白天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時候,燒了開水忘記關火,誤把安眠葯當成三餐吃,甚至出門後忘了回家的路…。
看著出現脫序行為的爸爸,何先生的女兒工作之餘必須分心照顧父親。明白女兒的煩惱,何先生減少出門,可是悶在家裡生活更加無聊,常覺得煩燥而讓情緒出現失控,失智情況也愈來愈嚴重;何先生的女兒擔心不已,轉向教會求助,透過教會與伊甸的引介,兩年前何先生開始到社區裡伊甸合作的「千千之家」接受家庭托顧服務。
家托照顧 給被照護者家的溫暖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投日照中心 老人樂活心不老
可以想像平均8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四處趴趴走嗎?南投老人日照中心的長者每天出門上課、結伴出遊,品嘗從未吃過的美食。生日時,大夥兒幫忙慶生;難過時,互相加油打氣,他們試著參與社會,驗證人老心不老。
文│蘇麗華
這一天,伊甸南投香柏園老人日照中心的老人家們顯得異常的開心,他們要去速食店品嘗漢堡,開心地表示:「我們從來沒去過,感覺很新奇。」下一站輾轉來到知名的鳳梨酥店,老人家出遊玩得不亦樂乎,很難想像他們平均高齡80歲以上,伴隨輕、中度失能;也有人失智,卻不減他們的玩興。
課程多元 吸引老人前往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了,能安養嗎?
老化不可逆,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需求備增,老了,誰來照顧呢?如何頤養天年,讓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健康且在地老化,才能享有「晚美」人生。
文│蘇麗華 攝影│萬慶濰
「阿桑,等一下我要上去,厝裡有欠什麼?有沒有要幫你帶醬油、沙拉油…上去?要不要幫你拿藥呢?」居服員要到山上服務前,不忘詢問高齡80歲的阿桑需不需要代購生活用品或食材、協助拿藥(慢性處方籤),確認過後再騎車前往居住在南投中寮鄉山上的服務使用者家。彎沿的山路,大雨過後到處有土石崩落的痕跡,約莫騎了一個小時,終於抵達獨居深山的阿桑家。
偏鄉獨居老人 失能無所托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伯記12:12說:「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老年人的經驗與智慧與時俱進,隨著年邁,身體日漸孱弱,體力大不如前。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長者年老髮白時,誰來體恤和照顧他們呢?打造友善高齡環境,在晚年階段,讓長者健康老化,安養天年。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聖經箴言16:31:「白髮是智慧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老人歷經歲月的刻痕,生活閱歷豐厚,是人生的瑰寶。老化無法逆轉,在老年階段健康老化,無疑是生命的讚歌。
銀髮海嘯 衝擊社會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了,加上少子化的浪潮迎面衝擊而來,從現在開始的未來,我們都身處在一個巨大的問號裡:所居住的是一個高齡友善的城市嗎?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從生命一開始時就以健康方式生活,是實現積極、健康老年生活的關鍵。」想要健康老化,軟體硬體建置的配套措施不可或缺,才能讓老人享有優質的晚年。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在2014年的今天,將近每四人中即有一位是65歲以上高齡長者,面對迎頭而來的老化社會,日本師法歐美,在1994年開始規劃長期照護政策,多年經驗累積下來,雖在財政與看護人力上仍有需調整之處,但日本如今已是全亞洲發展最完整之長照社會。
文|許佳瑩 照片提供|吳秀珍、截自「監察院參訪日本老人照護機構報告」 經委員同意使用
近幾年來,「長照」這名詞開始在台灣社會出現,隨著高齡化社會趨勢逐漸成為大眾矚目的議題,長照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目前台灣多以入住型機構為主,少有居家或社區型照護資源。如何落實『在地老化』這幅未來理想圖?以臨近日本為學習對象,國內盛起一股「訪日」風潮,公私部門紛紛組織參訪團,汲取日本行之多年「介護制度」的寶貴經驗,做以參考借鏡。
日本的老化社會及介護制度
日本介護保險制度的建立,是基於打造一個讓國民健康,生命有意義,能放心安老的福利社會。日本在1994年提出長期照護相關法案,2000年開始實施介護保險制度,以共同連帶理念,藉國民全體互助力量支持國家財政、進行高齡者介護,以期增進國民的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 ;介護保險法為全民納保型「社會保險」,每位40歲以上的國家公民義務繳納,65歲後可依身體狀況申請使用,或40歲未滿65歲特定疾病(俱有因為與年齡有關疾病,如失智、帕金森氏症等)者亦可申請。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躍老化高齡長者笑顏逐開
步履蹣跚的老人們,一有空就到伊甸耆福老人中心走動,在這裡他們不僅找到同伴,更找到相互慰藉的關懷。孤獨、無依、沉悶遠離了他們,取而代之的是關心、支持與開懷,他們正向地享受樂齡生活。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耆福老人中心
「阿嬤、阿公,你來囉!」一位長輩每周有二天固定到伊甸耆福老人中心的健康促進班報到,他笑稱,這裡是繼公園之外,他最常來的第二個活動場所。另一位奶奶,隨著高齡腿部日漸退化,忍著腳痛也要來上課,她用台語說:「一周才上一天,當然要來。」原本退休無事或不願步出家門的老人們在呼朋引伴下,在這裡找到朋友,和社工形同家人,他們的臉上再度浮現笑容。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柏園日照中心 滿足在地安老
坐落於南投縣中寮鄉的伊甸香柏園日間照顧中心,於7月10日溫馨開幕。
當天園中的長輩們早早就準備好迎接典禮,大夥兒開心做早操、活動筋骨,聽視障歌手「喜樂合唱團」唱歌,七嘴八舌道家常,互相溫暖寒暄,也有議員、藝人遠從他地前來支持,現場一片溫情。
文/許佳瑩 攝影/何維綱
香柏園開幕,讓長者擁有樂活老年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髮時代來臨 樂活心不老
活在當下,珍惜邁下的每一步路,我們將集聚一生智慧,在年老的時候結出累累果實。迎接高齡化社會將是全民運動,盼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每一段生命歷程,積極活出暢快人生。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美國知名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說:「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而所謂年輕與年老到底是什麼呢?軀體隨著時間從幼嫩到皺紋橫生是生理狀態,和心理無關,換句話說,生理狀態不可逆勢而為,但心理狀態卻可以保持年輕健康。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