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父親節專題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種在家上班的型態是從疫情開始前就有的,那就是居家服務─在別人的「家」上班。看似「家務事」的工作內容,如何區隔上下班,並與另一半共同經營家庭呢?請看居家服務員王俊霖分享他運用長照的經驗在家庭生活與教養女兒上。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阿嬤,我來了!」居家服務員王俊霖準時出現在X阿嬤家。

「門口放了一瓶酒精,手噴一噴再進來喔!」X阿嬤囑咐。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甫獲明珠的小艾爸爸,在欣喜迎接家中新成員的同時,卻得面臨罹患罕病的幼女生死攸關的抉擇─要繼續治療?還是要放棄?

1圖

 

文|朱聖恩 攝影|陳韋儒

 

走進環境怡人的社區,伊甸團隊來到小艾溫馨的家。三年的時光,小艾已從可愛娃兒長大到在念幼稚園了。當年還插著鼻胃管的小臉蛋,如今健康地與哥哥們玩在一起,教人看了好生感動。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健的爸爸雖然外表嚴肅,卻有著一顆極柔軟的心,他用傳統的方式展現父愛,守護這個家,讓德健的成長雖然比別人稍微慢一點,卻充滿了安定、信任感與愛。

文│王錦萍   照片提供│伊甸桃園庇護工場

 主圖  

25歲的德健在桃園烘焙庇護工場擔任庇護性員工,負責包裝及外場部分,輕度智能障礙的德健工作態度積極、肯學,獲得老師們高度評價,像這樣能夠自立生活,也是德健爸爸對他的最大期望。

艱辛的上一代

德健爸爸生長於大家庭,當年只有9歲的年紀就開始和哥哥在山裡做粗活,用人力拉運竹子下山:「一天只賺18塊錢。」爸爸回憶,小時候因為頭皮生病,家裡人讓他使用硫磺洗頭,成年後身體不舒服了也只能用各種偏方治病,因此從年輕時期身體狀況就很不好,妻子也是苦出身的,多病的兩夫妻往往月初領的薪水,月底看完病就用完了。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句謝謝爸爸從沒有放棄我,巧苓就哽咽落淚了。她對爸爸的感激,源自於爸爸潘威壯的疼愛與照顧。對潘威壯而言,他永遠愛不夠自己的孩子,因此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也緊緊牽著她不放。

 IMG_4657   

文|陳玠婷

談起女兒巧苓,潘威壯如數家珍地將養育過程中的愛與艱辛,三歲時因為發燒休克,巧苓送到醫院時腦部缺氧,細胞輕微受損,搶救過來後,醫生告知她的智能受損,鑑定成中度智能障礙者,疼愛女兒的潘威壯除了難過,就加倍得愛她。直到巧苓四歲時,潘威壯與妻子離婚後,生活一夕變化讓人措手不及,有苦有甜,也讓一家人更珍惜彼此。

 人生更迭  單親爸爸的辛苦

潘威壯在青少年時,因家境貧困又希望念書,國中畢業後就成為麵包學徒,白天上班,晚上則到高中夜間部上課。當學徒的那幾年,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開始揉麵糰做麵包,直到七點才有時間吃早餐,非常辛苦;每每學到一個程度,潘威壯就換老闆去學習更多技能,並堅持做麵包。帶著這股毅力,他年輕時便在老家買了透天厝,娶妻生子,擁有自己的麵包店與麵包車,日子過得非常幸福。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恆的父愛

以弗所書6:4:「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兩位智能障礙孩子的父親,用滿溢的愛教導子女,創造出屬於他們的一片天。

文│蘇麗華

 330-14-21-1  

「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聖經箴言17:6。八月洋溢濃濃的父親節氛圍,一位父親,他從不放棄智能障礙的女兒,陪她成長陪她歡笑,父女倆還有共同做麵包的夢想等待實現。另一位是鐵漢柔情的父親,面對智障的兒子總是愛之深責之切,兩對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背後卻有相同的共通點,那就是偉大的父愛,牽著孩子邁開步伐一起向前走。

 不錯過孩子的成長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偉大父愛 讓障礙兒重新站立

文/陳昭容

領有中度肢體障礙手冊的小庭(化名),今年四歲,出生時因黃疸過高造成右腦較軟,導致左側身體無力,走路不穩,語言學習發展遲緩,兩歲時在伊甸基金會旗津工作站接受時段療育,需媽媽牽著手才能走到教室,去年五月因癲癇發作頻繁住院,才發現小庭罹患的是平腦症。

長達四個月的住院期間,使小庭的學習停滯甚至有些退步,父母很擔心,經社工和老師鼓勵下,小庭今年1月份銜接伊甸旗津日間托育療育資源,期待讓小庭接受更多的學習才能跟得上同齡學童。

小庭爸爸表示,「那段時間孩子平均每五天就癲癇發作一次,每次聽到手機來電,我的心就心痛不已」,為了專心照顧小庭,他辭去了公車司機的工作,又為了給小庭更好的學習環境,就近選擇伊甸旗津工作站日托班,省下交通往返的時間。小庭爸爸每天接送上下課,因為小庭走路不穩,需穿戴矯正鞋讓爸爸扶著行走,直到本學期開始上溜冰課程時,本以為小庭因左側身體較無力無法參與,但在爸爸的鼓勵下,小庭努力學習溜冰,跌倒了又再站起來,一次一次的練習,終於,小庭能夠穿上溜冰鞋自己站立!

小庭愛上了溜冰,他開心極了,也振奮許多家長的心,家長更放心讓孩子上溜冰課;目前爸爸每堂課都會陪同小庭一塊上溜冰課,小庭的癲癇發作次數變少了,對爸爸來說,孩子病情逐漸穩定,心中的大石頭也稍微放下。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勇者父親 李殿華

30歲那一年,一場無情的意外將他從此拘困在方圓不過50公分的世界裡,彩色的人生瞬間黑白,平靜的生活刮起滔天巨浪。身體受困,內心卻不甘屈於患難,李殿華憑著同為輪椅族的同理心,三十年來成為”全台第一人”的輪椅維修師,無師自通卻聲名遠播!回歸最起初的心,他只是一個單純的父親,愛女兒、感謝女兒、心疼女兒。

輔具中心開幕記者會    

文/許佳瑩  照片提供│李殿華

  跌落造成全身癱瘓、因褥瘡而截去一條腿、幼女早產導致智能障礙、妻子承受不了而離家…,短短幾年,李殿華就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失去所有。「下半輩子必須永久臥床!」醫生曾冰冷的宣判李殿華的後半人生,但如今他卻是個全台走透透、顧客點名指定的輪椅維修師,「輪椅壞了就找李殿華」是輪椅社會裡不陌生的流行語,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默默支持的女人,回顧李殿華奮鬥的這三十年,是女兒一路扶持走來。

而立之年   歷經患難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愛灌溉  滋養孩子心中良田   

一對收養三個孩子的夫妻,一邊摸索親子關係培養親情,一邊藉由神的帶領,餵養孩子滿滿的愛,使信仰充滿他們枯渴的心靈。

主圖  

文/王錦萍 攝影/林右笙

家有一個青少年好似有個大麻煩,但是林秋子和石啟璽這對夫妻卻一次收養了三個青少年,尤其這位半路出家的老爸,不但膽子大又聰明,他用了個神奇的方法,一下子就擄獲三個孩子的心,這個方法說起來不稀奇,卻萬年有效,那就是禱告。

 家的定義是愛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