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舉辦畫展,名為「梵谷與花的對話」。)
透過畫展,名畫家梵谷與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的身心障礙朋友有了意外的連結,就是臨摹畫作。每幅畫栩栩如生,很難想像過程中他們克服身體障礙,才能成就了一張張精采的傑作。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舉辦畫展,名為「梵谷與花的對話」。)
透過畫展,名畫家梵谷與新竹啟能生活照顧中心的身心障礙朋友有了意外的連結,就是臨摹畫作。每幅畫栩栩如生,很難想像過程中他們克服身體障礙,才能成就了一張張精采的傑作。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魅雲衣在他的畫作前留影,希望外界能透過作品,重新認識他們。)
精神疾病經驗者的人生步伐總是走得比別人來得慢,過程中跌跌撞撞,但他們相信最終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展覽的創作者之一的魅雲衣就是一例,他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伊甸公關中心 攝影|何維綱、伊甸公關中心
「我的生病,讓我不斷在時空裡徘徊。何為真,何為假,我只能走下去…。」時間,會隨著時空背景、人、事、物有所不同,而此刻的你,對時間的感受是什麼?是光速般前進、是緩步停滯,抑或是不斷倒退?
歷時兩年,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再度推出「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展覽,自8月25日至9月11日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展出,由工作人員及活泉之家會員聯合籌畫,以原創作品呈現精神疾病經驗者最真實的內在與對時間的感受,盼社會大眾卸下刻板眼光,開啟認識彼此的機會。今(25)日上午舉辦開幕記者會,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以及長期關注精神衛生議題的立法委員王婉諭、范雲出席,籲社會大眾傾聽多元聲音,看見異同,並創造更多對話與理解的可能。
位於加州的美國創意成長藝術中心是身心障礙朋友創作的園地,他們不拘泥形式,成就獨一無二的作品,有的甚至被博物館珍藏,他們用藝術和社會共融。
(圖說:美國身障藝術家豐富多元作品。圖片來源/美國創意成長藝術中心臉書截圖)
文|蘇麗華 圖片來源|工作坊螢幕截圖、美國創意成長藝術中心網站
腦麻的志忠和聽力障礙的宜芳是萬芳啟能中心的老學員,逼真的風景畫、風格鮮明的幾何畫全都難不倒他們。
縱使身體不便,兩人不放棄作畫,一一克服障礙,用筆刷為生命著上動人色彩。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進入萬芳啟能中心的教室,音響正在播著華語流行歌,志忠坐在電腦旁畫油畫,一面當起DJ挑選歌曲,張力過大的手無論是操作畫筆抑或是滑鼠都顯得有些吃力。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布建計畫林邊據點全體師生合力完成這幅「伊甸交『享』樂」,就如這裡的日常,是由大家合力創作、各種顏料交織而成。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當社工林靜絹從收納箱抽出一幅幅的半成品,學員們的眼睛亮了起來。又到了開心的繪畫課時間,繪畫老師蘇健全要大家繼續上次未完成的畫作,夫人邱月容也耐心在旁陪著學員。
在愛德養護中心,一群身障朋友不看自己的缺陷,用他們僅能用的雙手創作,打造美輪美奐的藝術品。這次集結聯展,用作品向外人訴說他們生命的河流,如何流出活水的江河。
(圖說:李讓用僅能動的右手指創作,編織圖案。)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對失敗無須懊惱,就像做壞了的陶土,仍可重塑成為新作品的底土。」多才多藝、多重障礙的藝術家吳宜芳分享道。
圖說:在畫布上,吳宜芳可以盡情揮灑內心的想法。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坐在簡樸的藤椅上,藝術家吳宜芳顯得泰然自在。清秀的臉龐綻放著豔陽般燦爛的笑容,一邊分享著畫作「蹦火仔」。此畫作以油畫的方式呈現,黑夜中漁民們辛勤地以特殊的磺火捕魚法,利用趨光性,誘使魚群前仆後繼地從水裡彈躍向漁船,畫面生動、扣人。畫作被製作成文創商品,成為最受暑期國際志工青睬的紀念小物。
腦麻的身分,一度曾箝制了巧音的心靈;藉由畫作,她可以恣意地揮灑,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的心不再孤寂,而能自由翱翔。
(圖說:巧音展示自製的心血,有軟陶名片夾與布偶。)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我認為畫畫可以讓人修身養性,還可以陶冶性情。現在的我,只要有空暇的時間,就會沉浸在作畫的喜悅中。」習了七年的國畫,腦性麻痺的巧音在繪畫天地找到興趣,也分享她的生命故事激勵人心。
春節張燈結綵喜洋洋,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美藝班的學員應景寫春聯,沾墨、勾勒筆畫、點綴,一張張的春聯就完成了。學員們開心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大家拜早年。
文‧攝影│蘇麗華
這一天萬芳啟能中心的美藝班洋溢著過年氛圍,紅色的春聯紙、筆墨舖滿了整張桌子,大家要來應景揮毫,寫下對新年的祝福。
聽障的宜芳寫下了「豬年旺來」,擅長畫畫的她在春聯上塗鴉,點綴了小豬、鞭炮與金元寶,創作自己的風格。
宋苹悠遊於繪畫天地中
宋苹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就展現出藝術天賦;雖然父親忙於事業,沒有太多相處時間,但是卻不減他對父親的敬意與崇拜。如今,她在繪畫天地找到自我,還擔起照顧雙親的責任,宋苹的表現讓父親對她更加放心。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宋苹
在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的畫室裡,不時見到宋苹專注作畫的身影,從小就習畫的她,在繪畫的天地裡找到生命的寄託。這一次適逢萬芳啟能中心15周年舉辦畫展,高齡89歲的父親特地前去欣賞女兒的作品,一句:「我可以放心了。」無疑是對宋苹最大的肯定與鼓勵。
萬芳啟能中心 從畫作中找到生命力量
來到萬芳啟能中心,牆壁上懸掛一幅幅精湛的畫作,不看作者簡介,很難想像這些都是出自身障者之手。他們認真且用力地刻畫出他們永不放棄的生命力,就如同畫作上亮麗的色彩般,展現光芒。
文/王錦萍 圖片來源/伊甸傳播部
來到萬芳啟能中心,映入眼簾的環境氛圍不像中、重度障礙者的照護處所,反而更像一所令人心靈寧靜同時得到激勵的藝廊,作品中有生命力、有快樂的情緒,從畫中看見努力的方向、生命的動力。
這裡的每幅作品都來自中心服務的中、重度障礙者之手,在當中體現了澎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