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兒時家鄉 圓一個想家的夢想
生性害羞內向的阿德,對他來說,無法忘懷與父母親一起製造的回憶,與鄰居阿姨對他的關懷,在2011年時主動提出重遊故居,而今年在院方安排下終於成行,為阿德圓一個返家尋根的夢想。
文│陳玠婷 部分攝影│何維綱
回到兒時家鄉 圓一個想家的夢想
生性害羞內向的阿德,對他來說,無法忘懷與父母親一起製造的回憶,與鄰居阿姨對他的關懷,在2011年時主動提出重遊故居,而今年在院方安排下終於成行,為阿德圓一個返家尋根的夢想。
文│陳玠婷 部分攝影│何維綱
不畏脊髓損傷 謝智聰執起導演筒拍片
26歲的一場工安意外導致癱瘓,謝智聰一輩子都得在輪椅上度過。他勇敢走出中途致殘的陰霾,執起導演筒拍片,紀錄周遭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他將影像化為滿滿的感謝,感謝他們在他人生的下半場不曾缺席。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你來演老爺,他演兒子…」、「你要大聲一點收音才收得到…」排練會場上,在一旁發號施令的人正是脊髓損傷者謝智聰。他不但擔任此次聖誕話劇的導演、編劇、攝影師、剪輯師、過音師等身兼多職外,即便身體癱瘓,手部功能只剩左手大姆指可以動彈,沒有豪華的配備,卻靠著輪椅上的一台簡單相機錄影功能,開啟了他的攝影大夢。
住在宜蘭教養院的小生,是個開朗無比、患有重度智能障礙的唐寶寶,他寫了一手好字,寫過的卡片以「疊」計算,同時非常喜歡打太鼓,時常將快樂分享給周圍的人。
只是小生開朗的個性背後卻有著令人心疼的過往。他從小被一對夫妻收養,不知道原生父母是誰。養父是位榮民,在小生3年級時過世,印尼裔華僑的養母則患有糖尿病,獨自帶著小生,靠著養父的些許積蓄和身心障礙津貼度日。後來,養母誤信仲介人員的推銷,將大半積蓄投入購買靈骨塔,發現受騙大受打擊,96年病逝於家中。
想念家人 返鄉回憶過往
養父母相繼去世,小生頓時沒有依靠,在信義國中紀汎儒老師和蔡里長幫助下,小生來到宜蘭教養院。疼愛他的紀汎儒,常常抽空探望他,不使他孤單。活在當下的小生,其實不常回想以前,但2010年的清明節時,小生看到其他住民都有家人探訪,心生感傷,因此下午寫了一張卡片,告訴社工林政穎想要回家看看,去祭拜養父母;因此,院方規劃「尋根之旅」,今年5月,終於帶著故鄉在基隆的4位住民一起返鄉圓夢。
「尋根之旅」當天,小生的第一站到基隆公墓祭拜養父母,林政穎特別表示他的腦海中都裝滿快樂的回憶,所以在養父母牌位前,小生沒有難過的情緒,只抱著懷念、探望的心情去看看他們。小生對養母的記憶很深刻,一起走過的路、生活作息,他曾對社工說過希望爸爸媽媽能來教養院看他,再一起做家事、一起去公園玩、去廟口夜市吃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