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崁頂-陳奶奶0328

「笑容」有多麼珍貴?那是買也買不到、學也學不來的寶物。今年高齡98歲的曾奶奶曾一度遺失了這份珍寶,來到由伊甸承辦的崁頂日照中心後,曾奶奶逐漸再展笑容,如今在她臉上看到的,是重拾開朗的快樂。

 

文|許幀貿 攝影|何坤益

 

綠意盎然的春季即將來訪,早上,崁頂日照的同工們帶領著爺爺奶奶們在屏東縣民公園散步,曾奶奶的小兒子推著輪椅,在一片談笑中共同享受初春溫暖的陽光。

屏東崁頂-陳奶奶0008.jpg

(圖說:陳壽奶奶(左)與小兒子(右)與長輩們在屏東縣民公園散步。)

 

今年是曾奶奶來到崁頂日照的第四年,奶奶的年代女性較難接受教育,曾奶奶亦無就學經驗。在她的眼中,日照中心就是她的「學校」,在這裡發生的點點滴滴、一起出遊的回憶都相當新鮮。九旬後的她還能使用助行器行走,避免臥床、體驗著每日嶄新的生活。社工簡伶因都忍不住稱讚:「曾奶奶非常的有行動力!」

 

陽光笑顏 被烏雲遮蓋

回想起對曾奶奶最初的印象,她表示:「剛開始接觸時,覺得這位長輩很安靜而有距離感。漸漸認識後才發現曾奶奶友善、親人又健談!」不過這樣一位親切的奶奶,又是為何曾忘記如何笑的呢?

 

原來,86歲退休後的曾奶奶,原本還能到住家附近的環保回收站擔任志工,每日推著推車做資源回收的工作,甚至都還能以腳踏車代步,一直以來,曾奶奶有著運動的好習慣。但年齡增長、肌力退化,行走能變差,曾奶奶待在家中時間日漸增長,心情連帶受到影響。

 

「我工作常需出差,沒有辦法時刻陪伴著她。」小兒子說。在面臨行動受限的轉變後,奶奶同時失去了與外界互動的機會,在家中不僅悶悶不樂,曾奶奶的回憶彷彿也正一幕幕地消失。過去曾奶奶從前有很多親朋好友,但人生是一段走向孤獨的路,到了這個年歲,她面臨了許多親友離開她的身邊。

 

屏東崁頂-陳奶奶0206.jpg

(圖說:曾奶奶曾一度忘了該怎麼笑。)

 

時間流逝著,曾熟悉的人事物與場景亦如是。兒女發覺曾奶奶原本的招牌陽光笑容漸漸收斂、替而代之的是一臉愁容,擔心不已。女兒在尋找是否有長照資源協助的過程中,聯繫到了屏東崁頂日照中心。

 

起初,曾奶奶還以為兒女要送她到安養中心而感到惶恐不安,後來女兒告訴她:「不是安養中心,是要去上學啦!晚上還是會回家。」奶奶才放心了下來。

 

如今四年過去了,奶奶已完全適應在崁頂日照的日子,熱情地用台語說著:「學校很好玩,大家人都很好!」

 

自律與行動力 奶奶失能等級不升反降!

崁頂日照中心目前服務了二十位長輩,平時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顧、活動課程、體適能訓練、護理服務、家族支持等等,內容豐富,為資源較為不足的屏東偏鄉地區提供了長者日間照顧的需求。

 

此外,同工們還會不定期規劃旅遊活動,讓長輩們出外走走,開闊身心。有次一位長輩提到他很懷念澎湖的景色,就是這樣簡單的起源,同工們在討論後決定舉辦一次三天兩夜的澎湖旅行。

 

曾奶奶不但沒有缺席這次的澎湖之旅,因為這次旅遊展現了她強大的自律及行動力,更是使日照中心服務的老師及社工們都佩服不已。

 

屏東崁頂-陳奶奶0435.jpg

(圖說:曾奶奶總是認真參與復健與體適能課程。)

 

出發前幾週,上早操、舞蹈課程時,曾奶奶都會特別投入,有時她會自顧自地在日照中心來回地走來走去,大家對此行為感到疑惑,後來經詢問才明白,一切都是為了澎湖行想要多練習走路,訓練體能。看到曾奶奶這麼地認真,簡伶因社工說:「每個人看到都很開心、很訝異。雖然奶奶年紀最大,但她創造了許多可能,其實長輩給我們的回饋更大。」

 

在長輩的配合及同工們用心安排下,這趟旅行順利且成功,大家都留下美好的回憶。長輩們說:「很久沒有過夜旅遊、坐飛機了!」,這次出遊好像重回了年輕時期。

 

曾奶奶的自律反饋在自己的身體機能上。原先判定失能程度第五級的她,在接受日照服務後已降級到第四級。簡伶因社工表示:「長輩年紀大,身體衰退很正常,能維持就是進步。曾奶奶竟還能讓失能程度下降,對奶奶、家屬、伊甸都是成就及欣慰!」

 

屏東崁頂-陳奶奶0561.jpg

(圖說:簡伶因社工分享從曾奶奶中學習到的事。)

 

親人與「學校」的陪伴 重拾笑容

早上的公園散步行程結束後,一行人前往餐廳享用午餐。吃飽喝足,陳壽奶奶的小兒子帶著她到戶外走走。

 

小兒子協助母親從輪椅上站起來,先是以助行器行走,接著拿去所有輔具,以小兒子攙扶的方式走了幾步。

 

只要有機會,小兒子表示就會抽空以這樣的方式陪同母親一起訓練腳部肌力。過程中小兒子與母親走著每一小步,有時提醒她要注意的事情、有時與她說說笑笑。耐心的陪伴彷彿一位母親教著幼兒學步般,只是現在的角色對調。這一幕如同一張溫馨的相片,收進了回憶的相簿中。

 

屏東崁頂-陳奶奶0297.jpg

(圖說:小兒子攙扶著增奶奶,練習不使用輔具行走。)

 

結束一日的行程後,曾奶奶返家休息。傍晚,小兒子為母親準備了一盆洗腳水,洗腳按摩——這是他們每天的日常。只見已六旬的小兒子緩緩蹲下,溫柔地使用溫水按摩母親腳的經絡,詢問著:「媽媽,腳會不會痛?」

 

照顧了一整天,想必小兒子也累了,但整日的陪伴過程中,他從未提及是否感到疲累,只是輕鬆的笑著,說:「我要幫媽媽腳部血液循環呀,還有按摩肌肉等等,相信對她都有幫助。現在她生活很多都還能自理,我們也比較輕鬆,能盡量幫她做什麼,就多做一些。」

 

兒女待母親給予用心照顧,而過去曾奶奶喜歡運動、當志工時,曾奶奶推了幾十年的推車,為身體機能打下良好基礎。小兒子說,媽媽像是他的標竿,他自己也喜歡運動,還曾參加長跑和鐵人三項。

 

說著說著,小兒子露出開朗地笑,他的開朗以及看不出已六十多歲的體魄,彷彿能看到曾奶奶的影子。

 

屏東崁頂-陳奶奶0628.jpg

(圖說:小兒子為母親洗腳按摩。)

 

「明天還要去學校!」

 

「明天還要去學校!」曾奶奶說。

 

她的笑容有著歲月痕跡卻依舊美麗。回想起一個個關於奶奶的故事,才發現原來重拾笑容並不簡單。現在能與他人交流互動、找回開朗的自己,那是買也買不到、學也學不來的寶物。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02.18 NO. 432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