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你是否與家中長輩存在著相處上的難題呢?

托老中心的照服員們談起他們工作中印象深刻的經驗,告訴大家如何突破長輩的心房,跟這群「老」朋友變成好朋友!

 

圖1

文|許可晴 圖|許可晴

 

 

「失智長輩好難照顧!」

「家中老人家脾氣大怎麼辦?」

「長輩口罩戴不好,怎麼說都說不聽!」

疫情三級警戒後日照機構紛紛關閉,此時許多家屬才赫然發現,自己對於如何與家中長輩相處可說是一竅不通。

面對長輩退化、價值觀落差等諸多因素,許多人感到手足無措,甚至為了避免衝突而放棄與長輩溝通。來自鶯歌大湖托老中心、三峽北大托老中心、坪林水柳腳托老中心的照服員們分享自身經驗,希望能幫助人們在「代溝」上搭建起一座橋樑。

 

報到當日就走失 失智嬤要去接孫子

圖2

三峽北大公共托老中心主任李淑芬在照顧服務領域深耕多年,問她在工作中是否遇過棘手狀況,她思索了一下回答:「其實只要抓住跟每個長輩溝通的頻率,他們其實都還滿好相處的!」

李主任回想起去年來到托老中心的一位失智症阿嬤,報到當天就走失,照服員花費了兩三個小時才在附近找到她的身影。日後的時間,李主任都會特別關心阿嬤的情緒狀態。她漸漸察覺,每當午餐時間過後,阿嬤的情緒就會開始躁動。

「她說她要去接孫子放學,怕孫子回家沒東西可以吃。」一問之下終於找出阿嬤焦慮的原因,然而與家屬確認後才發現,阿嬤根本沒有孫子。

「後來每當阿嬤下午說要找孫子,我們就會轉移她的注意力,用別的活動吸引她,或是請她來幫忙,她過一會兒就會忘記了。」無論事實如何,李主任知道阿嬤心中的擔憂對她本人來說是多麼真實,因此不去戳破阿嬤的認知,而是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帶領她離開焦慮的狀態。

現在阿嬤不僅在托老中心適應良好,甚至還成為好幫手,幫忙照顧中心裡的其他老人家。

「所以要主動去了解老人家在擔心什麼、關心什麼,這樣就可以根據那個點去安撫他。」李主任談起面對失智長輩的不二法則,多關懷總是不會錯的。

 

中風拒復健、不遵照醫囑 同理心成破冰關鍵

圖3

隨著年歲增長,身體多半會產生退化的情形,因此除了給予長輩足夠的關懷,可別忘了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想。

鄭依憪是坪林公共托老中心的照服員,同時也是一名居服員,問起職涯中印象深刻的經歷,她想起近期負責的一位居服的阿伯。阿伯因小中風導致半邊身體無力,需要藉由復健才能改善,但有時會因為疼痛而不願配合,甚至索性把眼睛閉起來,表現得不理不睬。復健是一段漫長的過程,鄭依憪理解阿伯的挫折感,耐心跟他說:「我知道你很痛、很辛苦,可是你想不想要以後還能站起來走路?」阿伯隨即點點頭,配合做復健。

在服務過程中累積了許多經驗,鄭依憪認為表現出同理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此事在阿伯的太太身上同樣得到了驗證。

「阿嬸對於照顧阿伯比較有自己的看法。」鄭依憪發覺阿嬸較不看重醫囑,會自行調整阿伯的服藥次數,兩人也因此發生過幾次矛盾,某次溝通過後阿嬸甚至氣到不願與她說話。

思索了一整夜,鄭依憪決定隔天先向阿嬸道歉。「妳要做生意、忙家務還要照顧阿伯,好辛苦喔!我雖然每天只來短短半小時,但是我希望可以讓妳輕鬆一點。」鄭依憪一句話是破冰的關鍵,也是兩人之後溝通的潤滑劑。也許是因為自己的辛苦被看見,此後阿嬸便願意配合醫囑,兩人也不曾再為此事發生爭執。

面對與長輩之間的衝突,鄭依憪提醒道千萬別被負面情緒牽著走,只要多感同身受並展現出同理心,多數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疫情時代不愛戴口罩 長輩:「要留給小孩用。」 

圖4

疫情從去年年初開始蔓延,「戴口罩」成為了自保的重要手段。而多數老人家可能因為不習慣而戴不住口罩,問起如何幫助長輩養成戴口罩的習慣、提升防疫意識,照服工作者們有各自的小撇步。

「去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勸了很久,發口罩給長輩戴,他們就帶回家放著。坪林空氣好,他們覺得不戴口罩沒關係,要留著給小孩用。」談起防疫,坪林公托中心的組長洪肇元頗有心得。經過長時間觀察,要提升老人家的防疫意識,他認為從「同輩意見領袖」和「小孩」下手準沒錯!

「這個(戴口罩)不需要我們來說,從他們的友人中挑出有正確防疫觀念的長輩,由他們來說服會比較有效。」對於80、90歲的長輩而言,照服員們就像是「小孩子」一樣,言語的力道難免不足。洪組長笑說自己手上擬有一份「意見領袖」名單,將防疫宣導的任務交給他們,可說是事半功倍。另外他也發現,長輩們往往對於「小小孩」沒轍,同樣的話由孩子來說,效果驚人。「我們同事有時候會帶小孩來,只要請孩子跟長輩撒嬌說:『阿公要帶口罩喔!』長輩立刻就把口罩戴好了。」

除了「假他人之口行說服之實」,鶯歌大湖托老中心照服員林保良也提出,只要掌握長輩在乎的點,讓他們養成戴口罩的習慣並非難事。

他提起中心一位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長輩,時常會咳嗽卻又不願戴好口罩,往往引起其他長輩的不安。「阿嬤的兒子是老師,我們就跟她說現在政府會抓,如果沒戴好口罩要罰5000元,然後罰單會寄到學校給妳兒子。」知道長輩在意罰金和兒子,這套話術成功讓阿嬤戴好口罩。

林保良又舉另一位失智阿嬤為例,對方因為認知能力較差,無法理解衛教知識,也不懂為何需要戴口罩。照服員們從旁觀察,發現阿嬤非常喜歡紅色的東西,也喜歡別人誇自己漂亮,於是都會特地幫她準備紅色、紫色的口罩,阿嬤一戴上口罩眾人便大力稱讚,慢慢阿嬤也習慣了戴口罩的生活。

問起與老人家溝通的訣竅,林保良表示要按照每位長輩的個性用不同的方法應對,重點是以耐心及鼓勵取代責備。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扶老比也年年攀升。與「老」朋友相處時掌握關心、同理心、耐心,也許便能化解爭執與矛盾,讓愛在世代間流動。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08.11 NO. 414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