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教養院的每個角落對楊璧嘉而言,都像自己家的灶腳那麼熟絡。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發生在這個大家庭的老老少少之間。

圖說:楊璧嘉走在宜蘭教養院就像在自家的灶腳一樣熟絡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住民享用完美味的早餐,該買單了。得知客人身無分文,早餐店老闆非但不動怒,反而不急不徐地打了通電話給宜蘭教養院:「你們的學生在這裡啦。」接獲通知後,照顧服務員楊璧嘉帶著錢包,前往附近早餐店領人。只見阿園飽餐之後,一臉無辜地坐在那兒等著。忘卻一夜的跑跑跳跳,楊璧嘉感到好氣又好笑。

 

照服老師的一天

年輕的住民精力旺盛,半夜起來開運動會,跑給老師們追。15年累積的功力,楊璧嘉臉上不見疲態。早晨07:30結束大夜班,不急著回家補眠,反倒繼續留下來當志工,陪著住民們到附近走走,進行社區適應。楊璧嘉與住民們的相處已超越了僅是完成一份餬口的工作,宜蘭教養院的全體員工與住民就像家人般的親密。

 

熟門熟路地走在偌大的院區,走到哪都有住民熱切地跟楊璧嘉打招呼。走到健身房,住民們隨著輕快的音樂做體能訓練。她輕輕牽起住民的雙手,一起做「階梯有氧」運動。運動完,熱汗淋漓,一句:「璧嘉,洗澡。」女生住民如同孩子般地簡單語彙,透露著與照服員之間的信任與親近關係。

圖說:健身房的女生住民燃脂時光

有活力又趣味的日常

住民們就像放大版的大、小孩子。楊璧嘉細細地聊起與住民相處的點滴:

 

認知能力還在幼兒階段的住民玩火災警報器,大夥兒晚上從睡夢中被警鈴聲驚醒。

 

像小孩子想外出遊玩,又不會用言語表達的住民,用撞擊門來傳達想出門玩的心情。

 

心智年齡已達四歲以上的住民也會像小孩子吵架、互相告狀,這時楊璧嘉就要當個有智慧的仲裁,哄哄他們。

 

因為愛與理解就不懼怕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還不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情緒。大人們透過種種猜測與相處的經驗就能漸漸摸索出不同的哭聲代表肚子餓或尿布濕了的訴求。同樣的,有些身心障礙者外面身體是成人,裡面的心智卻還是個孩子。透過同樣的模式,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外面的人不明白,也許會對身心障礙者脫序的行為感到恐懼,其實,只要願意了解他們,哪怕心智只在嬰兒階段,都能夠感受到愛的力量。

圖說:哪怕心智只有嬰兒階段,都能感受到愛

有位住民喜歡聽風鈴叮叮噹噹以及玻璃碎掉時的聲音,在參觀宜蘭童玩節時,楊璧嘉機靈地陪著他,在出現摔甕的跡象前及時制止,當照服員練就出敏捷的好身手。

 

坐落在純樸的三星鄉,宜蘭教養院剛成立時用心經營周邊關係。如今,附近的居民都熟識院內的住民,並且也理解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必經歷的課題。去年,附近烤肉店老闆夫婦在中秋節到院內當志工,與住民們烤肉同樂。一次,在週三晚間在夜市巧遇,夫婦倆還親切地問安。

 

住民雖然有身心障礙等不同的情形,被愛的需求卻是一樣的。楊璧嘉分享到,過年是家人團圓的時節,有些住民甚少有機會回家,回到家感到不適應,又吵著要回宜蘭教養院。

 

阿豪眼巴巴看著室友們除夕前一一被家人接回家,卻不見家人來接他,想家的心油然而生,於是「自己回家」。了解了阿豪的心情,每年過年,社工就帶著阿豪外出享用年夜飯,阿豪就不再「自已回家」了。

 

「老師,我幫妳按摩。」

「輕一點,不用槌這麼用力!」

圖說:楊璧嘉終日與這群單純的大孩子在一起

 

這是住民與楊壁嘉的對白,不禁令人莞爾一笑。終日與這群單純的大孩子在一起,楊璧嘉也顯得活潑有朝氣。日頭偏西,她結束一天的工作,輕甩著車鑰匙,這才要回家小憩呢!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19.08.12    390-1上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