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肢行動不便,張璦玲陽光、積極正面的個性,使她覓得適合的工作場域。人人都會年老,身障勞工卻面臨比一般勞工更快速老化的挑戰。在職場貢獻多年,張璦玲即將屆滿退休年齡,對退休的生活有什麼想法呢?

圖說:張璦玲退休第一個要面臨的就是失去「行動力」的問題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 

 

縱使待在對身心障礙勞工友善如伊甸的工作場合,張璦玲感嘆道,年齡始終是把無情的利刃,體力如重力加速度般地下滑。青少年時,動完手術無法起身,躺在病床上看書而成了近視眼,加上行政的工作難免大量使用眼力。張璦玲的雙眼分別在近三年動了白內障的手術,面對術後的眼睛畏光、易流淚也得接受,畢竟行政的工作是「靠眼吃飯」。

 

從前在辦公室各部門間,可以到處自行走來走去送公文。如今連移位(指從座位上移到電動代步車上)都愈顯吃力。從前下了班還很有精神,現在回到家已再沒有體力,只想睡覺、看電視打發時間。

 

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拔長大,兒子已畢業在職。張璦玲不收孝親費,囑咐兒子儲蓄預備將來成家用。今年54歲的張璦玲明年就可以申請退休。對於退休,張璦玲既不期待,更不敢去想像退休後的日子。首先,退休意味著生活失去重心、收入減少,又沒有丈夫可以倚靠。原來張璦玲的先生在兒子出生兩年後不幸遇到車禍,撞成了植物人。先生臥床年間,每見一位腦性麻痺患者的同事,張璦玲總不由自主地忍著欲滑落的淚水。腦性麻痺患者有相似的樣態,令她思念起另一半。然而就在兒子國小一年級時,先生終究與世長辭。

 

問起心目中理想的退休生活,答案是出乎意外地實際。張璦玲希望退休後,仍有腳下的這台電動代步車可使用。目前使用的電動代步車是向勞工局申請,政府補助70%購置。退休後,不再具備勞工身份時,電動代步車得回歸公家。收入降低,開銷增加,還得面對生老病死。無怪乎,這樣的退休生活有何所羨?

 

因著隨和、開朗的個性,從年輕時的張璦玲就不缺乏朋友:振興幫、一壽幫…。大家雖然不再同作病友、同事,偶爾仍會聚餐、話家常。但也隨著年齡漸長、體力變弱,外出的頻率漸漸變少。

圖說:在圓山飯店與振興醫院的朋友們相聚

週末,除了在盛夏中揮汗幫忙公婆顧水果攤的生意,與養了十幾年的貓兒子逗弄一番外。人生樂在相知心,張璦玲最開心的還是外出與朋友們走一走,無論在生命中的哪一個階段都需要同伴,即便無法即刻解決退休所衍生出來長遠的問題,也能與老友聊一聊,傾心吐意。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07_上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