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豪展現體貼同理,  信仰是持續服務的永備電池
文︱王錦萍
 
 
 
 

曾經有輕生念頭、來自台南的杜國豪,繞了台灣一圈想要尋找自己,最後他落腳在伊甸基隆中心,找到生命標竿受洗了。

 

目前擔任早療教保老師的杜國豪說早療服務需要無邊無際的愛心和耐心,可是,反反覆覆的教導,怎麼知道何時是盡頭呢?

 

他堅定地說:「用生命去影響生命,不要只看到小朋友的障礙,而是去找到解決方案,再試一次總會找到方法。」

 

「光是喝水這件事,一般孩子教幾次就會了,可是我們的孩子可能要教一年,甚至兩年才學會,我就像九官鳥一樣重複重複、再重複說我們正在喝水、我們正在喝水、我們正在喝水,等到他終於學會自己喝水的時候,真的,那種成就感很難形容,而且好為他高興。」一口氣說到這裡,杜國豪整張臉都亮了。

 

基隆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是由伊甸基金會承辦,特專吳淑慈回想當年中心辦公室一片空蕩蕩的,「我們從總會那邊借來一批辦公用品跟教材教具,台北八德有一批同工願意一起過來幫忙,我把在台北的那一套早期療育的服務整個搬過來基隆。」

當年基隆這邊許多家庭的急切需要,伊甸看見了,非常有效率的做出回應成立早療服務,同時得到當地許多教會支持,至今十多年來一直保持優良成效,

也成為各界的示範,許多外賓指定來這裡參訪。

 

其中杜國豪正是一位優秀的早療教保老師,同時也是一位愛主的基督徒弟兄。

廚房阿姨帶領在人生荒漠取「甘泉」「說起來真的很奇妙,我是台南市人,求學過程在花蓮和台中,所以當兵的時候我就想,如果能到北部來就等於環島一圈了。」杜國豪如願來到台灣最北端的基隆,神繼續帶領他的道路,「分發的時候,回想自己從沒有跟身心障礙者相處的經驗,當下主動表明想要來伊甸擔

任為期一年半的替代役服務。」

 

伊甸是一個強調雙福的基金會,許多同工都是基督徒,剛開始他在廚房協助備餐與洗碗等後端的工作,「廚房的阿姨都是主內姐妹,她們跟我傳福音,其實我小時候去過教會,那時候曾經聽一些大學生說過耶穌的故事。」雖然家裡跟隨一般民間信仰,但是杜國豪從未排斥廚房阿姨們的熱誠,她們持續傳福音並贈書「荒漠甘泉」給他閱讀。

 

這段期間,正好是杜國豪的生命走進一段黑暗的時期,人生陷入徬徨,沒有方向與目標,「自我懷疑,完全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和意義,嚴重到就算今天死掉也沒關係。」這時候廚房阿姨沈雪珍帶著他第一次禱告,在禱告中,杜國豪向天父求問:「人生意義究竟是什麼?」接著,杜國豪跟著廚房阿姨們第一次進到

教會去參加主日崇拜,牧師所講的內容正是《標竿人生》那本書,就像神親自

回應了杜國豪,「當下我非常感動,知道祂是垂聽禱告的神。」

來自台南的杜國豪繞了台灣一圈想要尋找自己,最後他落腳在基隆教會受洗,身為長孫家人亦未反對,有神帶領一切順利,後續更進入伊甸團隊去服務需要

早療的小朋友,「我發現基督教的信仰真諦在生活中就能遇到、得到。」就這樣,杜國豪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無邊無際的愛心和耐心來自信仰

 

聖經上說:「祂所賜的福,使人富足, 並不加上憂慮。」(箴言十章22 節), 杜國豪回想從事早療服務的那幾年遇到過各種困難,有些家長的心態消極以對,認為小孩子不過是大雞晚啼罷了,有些家長把孩子的早療教育全交給老師,回到家 卻不幫孩子練習,「有時候已經 45 歲的孩子回到家仍由大人 餵飯、包著尿布,不放下孩子學走路,全用抱的。」

 

透過教學觀摩,家訪,讓家長知道他的孩子是可以進步、可以被教導的,在服務當中跟信仰結合,杜國豪信主之後學會凡事謝恩、耐心等候,不同的事件都有上帝的祝福在裡面,「不要因為環境跟人的因素而失去天父上帝給我的平安喜樂。」

 

「比方說要教會我們的孩子上廁所,別人可能要教一百次,我可能要教一年甚至兩年,從課程和活動中反覆練習。」

 

這真需要無邊無際的愛心和耐心,可是,反反覆覆的教導,怎麼知道何時是

盡頭呢?

「孩子可能現在無法立即給予回應,但是我從不設限盡頭在哪裡,」杜國豪 說,「就像聖經歌羅西書三章 23 節說的: 無論做什麼,都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只要孩子在我這裡一天,我就盡力教導他。」

「早療老師文武都要會,教導小朋友包括生活自理、感覺統合、幫孩子做復

健、教認知,十八般武藝都要會。」杜國豪說:「接下早療工作後,我每天白天上班,下班就是用功自學,花兩倍的時間努力,當自己是海綿,大量吸收,有時候連周休二日都派訓去上課,把保母證照,教保人員的初階班、進階班和督導班的在職進修都上完了。」他展現了堅定的心志。

 

早療大家庭,主管是「基隆的二媽」

 

杜國豪在工作上展現出勝任愉快,吳淑慈特專觀察杜國豪,她說家裡有這樣

特別的孩子,家長難免情緒焦慮,但是杜國豪總是能展現體貼與同理,不僅如此,在課堂上有的孩子用講的就能了解,有的需要提示,有的孩子必須拉著他的手做,有的則是要直接幫他做讓他知道意思,因材施教,每個都不一樣,需要極大的耐性,她笑著表示:「國豪的特質剛好就是有耐心。」

 

早療組同工的相處就像個大家庭,相對於台南的親生媽媽,杜國豪甚至戲稱自己的主管為「基隆的二媽」。他表示,這裡同工之間相處跟一般職場上強調劃清權責很不一樣,「記得爺爺過世那時,我是某個早療班的主責老師,當時另外兩位老師分擔了我的工作,全無怨言,仍然把小朋友帶得非常好,讓我能放心回去南部奔喪,非常感謝這些工作上的家人。」

 

杜國豪心懷感恩,更加體認到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要盡力服事這些孩子。大致來說,早期療育分為三種方式:日托班、時段班以及到宅療育。

 

日托班是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時段制的話,是每週到中心來學習一個小時;而到宅療育的服務是指小朋友可能礙於肢體受限、疾病因素或兩歲以下無法長時間離開家,因此,教保老師到家裡去教導小朋友,也一併指導家長療育的概念。

堅信孩子的潛能無限,永不放棄小朋友若生病了,杜國豪去探望時就為小朋友大聲祝福禱告,每天在中午帶著孩子們開口唱謝飯歌,總是很樂意與家長們分享自己的信仰和心路過程,「上帝供應我吃穿,恩典夠用,最棒的是善用信仰去幫助那些負面思考的人,溝通的能力都提升了。」

 

杜國豪說過去的自己曾經有輕生念頭,找不到人生方向,但是,在那樣的人生低谷,透過信仰他感受到生命可貴,進而將信仰化為行動付諸實踐,在服務身心障礙者的過程中,一點點進步帶來成就感與喜樂,這些來自上帝的愛都是最好的見證,也是他能給予孩子和家長們最好的鼓勵。

「當小孩會爬了,會走幾步或者學會吃飯了,等於也在鼓勵家長,別因為小朋友的障別而放棄希望。」

 

「孩子的潛能無限,永不放棄」就是杜國豪的座右銘,「用生命去影響生命,不要只看到小朋友的障礙,而是去找到解決方案,再試一次總會找到方法。」 杜國豪最喜歡的經句是(西番雅書三章 17 節):「耶和華 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在工作中因著這經文而得到鼓舞與動能,服事時亦更加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資料來源:伊甸基金會 新蘆葦集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