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在藝術的範疇裡,不分年齡、障礙、族群等,都能恣意揮灑。)

障礙或許是限制,但也能突破框架,擁抱可能性。

在藝術殿堂上,不同障別、族群融合創作,帶出不同的藝術饗宴,激出新的火花。說明了,藝術沒有分別,文化平權屬於你和我。

 

文│蘇麗華

 

只有一根手指,依然可以彈吉他;聽不到節奏仍然可以跳舞;拄著拐杖,也能表演馬戲……

在藝術殿堂裡,不分身體、年齡、心理或是族群等,都能自由參與和表達創作。它,就是共融的舞台。

 

「共融藝術是要所有人都可參與其中,關鍵是要擁抱不同,打破人們的偏見與隔閡。」

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Alice Fox來台分享經驗,大聲呼籲外界要用友善、包容的心,和不同的弱勢族群創作藝術,看見他們的特質和優點。

 

過去,容易對身障者、弱勢族群或失能長輩(如:失智)等有著刻板印象,用框架限制他們的能力,擔心他們辦不到或是表現得不夠好,而剝奪平等參與的機會。

其實,用換位思考的角度,給予相同的機會,便能激發他們的潛能,甚至表現出乎意料的好,達到共融的目的。

 

去年,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的學員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汲尋:幸福的軌跡」,透過微舞台劇和辦畫展,讓障礙者也能有機會站在舞台上成為注目的焦點。

期間,更利用訪談與觀眾深度對話,道出一則則的生命故事。

 

場景來到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講者介紹英國身障馬戲-「身體不平凡」帶來的演出後,隨即顛覆你對身障朋友的想像。

從幕後練習,身障者和一般人接受同樣的訓練,沒有差別待遇;到前台精湛的演出獲得滿堂彩,大大提升他們的能力與自信。

 

在藝術天地裡,不分你我、不分障別,都能用各自的方式詮釋創作,達到藝術充權。那麼文化平權與社會共融的美意就能真正落實。

(圖說: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創作,達到藝術充權的目的。)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2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