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怎麼做?3大地區的無障礙交通環境報你知

(圖說:副總統陳建仁(右2)出席伊甸舉辦的TRANSED 2018活動。)

出門和交通的便捷度息息相關。當交通少了通用設計,讓身障朋友或是銀髮族出門窒礙難行。來自加拿大、泰國和美國的講者分享實地經驗,介紹各國的規劃與挑戰,為友善環境而努力。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伊甸國際發展處

 

由伊甸舉辦的Transed 2018第十五屆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交通及運輸服務國際大會的圓桌論壇上,來自加拿大、泰國及美國的講者分享其經驗,期盼在交通運輸上能做到無障礙,讓民眾享有便捷的生活。

 

【加拿大】

 

加拿大國家運輸局無障礙交通實務中心高級顧問珍妮特・格倫登尼分享當地無障礙設施與法令之間的關係。

 

她表示,加拿大的大小機場、邊境、渡輪等都屬於國家運輸局的管轄範圍。基於人權法,國家運輸局有責任讓交通運輸網絡供身障者使用,若環境不友善,民眾可以提出申訴,運輸局會受理並對違反業者作出懲處。不過她不諱言,法規可以帶來改變,消除不法的障礙,但它屬於自主性而非強制性。

 

過去,體重過重者搭乘飛機時,會被業者要求要多買一張機票,基於平等權是不合理的事情。為了民眾的交通權益,致力倡導平權和改善無障礙設施。

 

2016年,運輸局徵詢多方意見,包括非營利組織、航空業者共同對法規提出改善意見,希冀能提供更便利的交通運輸。珍妮特・格倫登尼表示,定案的法規中,針對陸海空、巴士等所有交通工具、設施、邊境檢查等,所有民眾可以享有同樣服務而不受歧視。此次修正案內容,預計在2019年將結果公布在刊物中,讓民眾了解。

 

在草案中,對於小型飛機缺乏無障礙規劃,運輸局也舉行一系列的會議,邀請身障團體參與討論,目前該計畫仍持續在研議中。珍妮特・格倫登尼指出,全球的航空議題正積極尋求國際民航組織合作,希望在2019年蒙特婁的大會上做考量。

 

由於法規沒有強制性,通用設計往往不是第一考量,她強調,在規劃建築系統時不能單一化思考,還要考慮到視障引導、輪椅人士需要哪些幫助、導盲犬的協助等;還有員工的教育訓練相形重要,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才知道如何應對。

 

「期盼通用設計以後會是法規的一環,屆時員工的教育,以及利害關係人的再教育亦同等重要。」珍妮特・格倫登尼如是說。

 

(副總統陳建仁(右3)與伊甸董事長成亮(左1)以及身心障礙兒童及長輩代表共同簽署友善交通宣言。)

【泰國】

泰國的無障礙交通政策源自於2005年的法令,規範公共運輸都要有無障礙設計。

 

泰國交通部國家鐵路局電氣化列車子公司常務經理納塔蓬・努奧森尼特指出,

在國家20年的研究中,不斷投資交通建設,包括快速道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目的是希望能夠打造創新、無障礙空間,具有包容性讓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運具。」

 

過程中的確也面臨了挑戰!納塔蓬・努奧森尼特表示,許多身障人士的意見無法一下子統合,還有努力的空間。

 

環顧泰國的交通設施,機場捷運設置斜坡道、導盲磚、無障礙廁所、輪椅閘口等。過去,捷運月台沒有設置護欄,曾發生旅客意外跌落事件,如今採用全罩式安全門,守護等後乘客的安全。

 

現階段捷運設有28個斜坡道、15個無障礙廁所,售票口方便旅客詢問、月台設計博愛座等,處處展現友善環境。

 

人員教育訓練方面,在身障人士、長者進入公共場所時,訓練人員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協助。此外,一旦捷運車廂發生故障或是發生火災,平時則做好防災演習,過程中也邀請身障人士共同參與演習。

 

當發生災害時,將緊急調度替補車廂供乘客疏散使用。此時,身障者在協助下,可以進入安全車廂避難。

 

在新的交通建設方面,機場捷運將再增設新路線,預計2023年完工。當城市無障礙交通越來越便捷,長者和身障人士出門才能暢行無阻。

 

(圖說:伊甸基金會負責籌備2018TRANSED無障礙交通運輸研討會,是台灣首度舉辦。)

【美國休士頓】

美國休士頓是一處颶風、洪水多的地區,先天多災的地理環境,再加上有20萬的移民人口,成為一個民族的大融合。

 

人口結構中,有22萬名的身障人士、21萬的老人,在在需要無障礙的交通環境設施。

美國德州社群與區域規劃局休士頓規劃及發展處二級規劃師亞伯拉罕‧索瑞拉指出,在法規中,公共運輸系統要有無障礙設施,政府也編列預算作改善。不過,由於地方幅員廣大,有些街道鮮少有路人、道路不連貫等問題,在在是努力的方向。

 

休士頓市長於20174月提出改善計畫,從老人和身障人士多、移民多的社區中優先作改善。「每個社區有不同的挑戰。」亞伯拉罕‧索瑞拉說,郊區土地廣,公車無法深入當地,無法連結社區。檢視地方狀況,有些社區甚至沒有人行道,對行人安危來說是一大隱憂。

 

另一方面,地主可以自主使用土地,整合規劃上是一大難題。此外,移民和難民眾多,社區充斥了70種不同的語言,大多數不會說英文,號誌標語的設計等,充滿了挑戰。

 

為了顧及這群人的權益,ISPEAK計畫為非英語系國家的民眾提供服務,藉此平台可以和難民對話,促進社區間的交流,查看是否有無遺漏的人,可以為他們提供什麼樣的協助,進而達到共融性。

 

居住郊區的民眾出門搭車不易,州政府或是地方政府提供輔助性公車服務。有些採預約制、有些則提供固定班次接駁,而陪伴者則不收費。

 

「不管出門的目的和種類,身障者和長者在無人協助下,無法走到車站,希望公共運輸系統可以讓他們去哪裡都可以使用。」

 

透過國際性交流與經驗分享,一齊打造無障礙交通,讓每個人出門都能行無礙。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2月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