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石春惠從事居家服務工作多年,看重這份工作帶來價值與意義。)

從弱勢家庭成長的背景出發,居服員石春惠對於個案格外有柔軟心,並用聖經箴言中「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來勉勵自己,期望在照護的施與受上,陪伴別人人生中的一小段路程。

文‧攝影│黃珮瑜 圖片提供│伊甸台中居家式長照機構

 

在機構照護的過程中,看遍許多個案,或許是早年失親的緣故,讓石春惠對雙老家庭的種種不便格外有負擔,開啟了她想深入居家照顧的契機。後來,她如願踏入了長照服務的領域。

 

在伊甸台中居家式長照機構當居家服務員的石春惠,個頭不高,說起話來全身散發出一種溫暖感。過去任職於幼稚園時,具有護理背景的她,透過提供資訊及協助轉介的過程,湧現可以幫助更多人的念頭;因而轉至醫院及教養院服務,對象從身心障礙到失能、失智者都有。

 

在機構照護的過程中,對身障者、失能老人的不便感同身受,轉眼間服務就過了15個年頭。

 

(圖說:把每個服務對象當成自己的家人般照顧,盡其所能的付出與關懷。)

視個案如親,盡所能付出

 

談起居家服務的經驗中難忘的回憶;她說自己曾服務過一位獨居的外省老伯伯,主要協助中午送餐。除了固定服務的時數之外,也會不定時繞路去探望關心。有一回送餐時,發現他整個人趴在地上,原來是摔倒後無力爬起,因此整個周末只能癱在地板上,既無法進食,也只能任由便溺穢物沾滿全身。所幸伯伯最後返回大陸依親,才讓她放下心中的懸念。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服務個案也是一位長輩。由於對方虔心於宗教修行導致忽略家庭,妻子對他更是有諸多不諒解。失能後雖然由家人帶回照顧,但飲食準備相當隨便,通常只有一大鍋白蘿蔔加豆干讓他自行加熱裹腹,也因此老先生經常處於飢餓、甚至吃冷食的狀態。

 

石春惠看了不忍心,常會夾帶一些餅乾跟水果給他,甚至還幫忙申請牛奶補充營養。每每提供物資,看到老先生總是對她千恩萬謝的模樣,不時令她感到鼻酸。可惜因為日常缺乏家人良好的照護,服務一年半之後,老先生還是離世了,也讓她感到無限唏噓。

 

正向面對挑戰,收穫滿滿

 

她覺得居服員工作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家屬的配合度不高。有時即使熱心地提供了專業的建議,例如需要更新輔具,或是該如何幫個案按摩之類的…但家屬往往會用沒錢、沒時間等各式理由推拒,讓人感到無比挫折。此外,遇到脾氣暴躁或個性難相處的個案也會增加不少心理壓力。

 

雖然叫人灰心的狀況不少,但石春惠也相當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例如,每個個案的體型、身障狀況不同,制式輔具有時很難完全貼合需要;她便會發揮巧思,利用毛巾或一些隨手可得的小工具來微調。或是案家因為她的轉介或資訊分享,能夠用更省力的方式做照護,進而改善了生活品質,都會讓她很有成就感。

 

剛入行的時候,覺得照護工作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有熱情跟滿滿的愛心,但隨著工作時間越久,她認為要做好居服員的工作,耐心、抗壓力、誠實反而是關鍵。她將每一次的到府服務,都想成是到不同家庭作客,也因著這樣的緣分,有機會參與別人人生中的一小段路程。陪伴過程中,傳遞那一份關懷與問候,心也跟著暖起來。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81 2018.11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