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馬偕醫院遠距照護服務中心主任洪崇烈)

馬偕醫院遠距照護服務中心主任洪崇烈表示,所謂遠距照護,是指病人已離開醫療院所,藉由電子儀器或資料傳輸設備,來達到醫療資訊與生理治療數據傳輸以及和病患即時互動的便利性,達到遠距照護的宗旨。


文│張雪惠 攝影│蘇麗華

馬偕醫院遠距暨居家照護服務中心於2008年成立,初期設立偏鄉服務站,將血壓血糖資料傳至馬偕醫院。當時是以偏鄉醫療與服務為主,直到2012年,才轉變成機構為主的遠距照護服務。

遠距照護服務模式主要有分成「居家式照護」、「機構式照護」和「社區式照護」,因應不同受服務者需求,呈現多元的服務樣貌。

洪主任特別指出,遠距照護並不等於遠距醫療,遠距醫療進一步關係到國家的法律,也就是醫療法的規定。「醫療法規定某些資料、數據被認可做為醫療的準則,作為診斷的標準,做為治療後追蹤的監控;若以照護來說,是健康促進健康提攜,是為了提升健康照護,以提升國民或病患的健康,為主要的宗旨跟服務的內容,這過程並不涉及嚴謹的醫療行為。」

(圖說:馬偕醫院於數年前推出「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不易透過一般監控得知病況的潛在病患,藉由接受該服務,進而早期查覺病因,控制病情。)

目前市面上利用軟硬體來拋傳生理資料,包含血壓和心電圖等應用相當頻繁,但這些數據無法當作診斷標準,只是參考和初步篩檢用,換言之,患者仍須回到醫療院所,進行進一步醫療常規檢查。事實上,今年5月11日方通過的「遠距通訊診療辦法」,鼓勵醫療院所就該辦法去開發及定義遠距照護準則,透過國家的法規認定,期盼不久的將來,從遠距照護進展到遠距醫療,全面提升醫療的質與量。

發展遠距照護服務一路上,各家醫療院所主打提供的服務不盡相同,以馬偕醫院為例,個案大多是慢性病患,提供服務內容為「建置個人健康資料庫」、「遠距健康監測」、「健康郵差服務」以及「電話關懷與健康諮詢服務」。

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緊張,心臟疾病引發的猝死情況越來越受到重視,馬偕醫院於數年前推出「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不易透過一般監控得知病況的潛在病患,藉由接受該服務,進而早期查覺病因,控制病情。

洪主任表示,「近年來罹患心管疾病人數逐年攀升,甚至有不少年紀輕的患者,這種病很麻煩的地方在於,病患即便覺得不舒服,但在就醫時也未必是臨床症狀發生的時候,所以在門診時,無法找出真正的病因。」然而透過「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確實有不少病患即時發現病症而挽回一命,對醫療院所或病患本身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創新醫療里程碑。

透過儀器追蹤、個案管理師提供即時照護服務,遠距照護對家屬來說,或許心情上的負擔可以減輕,但他也進一步指出,「遠距照護提供一個即時性的預警,短時間可以找到醫護人員的方案,然而實質上的照護還是得由病患家屬自行承擔。」

(圖說:透過雲端拋傳生理資料,即時遠端操控,達到控制病情之效)

談及遠距照護未來發展,洪主任表示,「希望國家的通訊診療辦法可以落實之後,在健保一定的範疇能夠予以給付,醫師可以透過正常法規規範開出處方,包含診斷後治療後的監測,透過國家健保給付的方式,讓遠距可以落實,並和現行長照政策做接軌,我認為這是最實務的狀態。」

的確,正如洪主任所言,「醫師行為來自健保行為,很多事都可以做,但你要他花錢,就停了,所以並非單方面願景,必須回歸政策面,如此一來醫療服務才有其準則,以及發展的潛力。」

「再者,國家先將遠距照護遠距醫療的法規釐清,給付如何落實,因為要民眾自己掏腰包是不可能的。給付哪些項目,那些項目就會發展,這是必然的情況;此外,最有錢和沒錢的病患通常不需要也用不到遠距,反而是落在不上不下的族群,這是現行的生態形成的效益,但只要政策一改,所有就改變了,所以期待未來政策有所依循與挹注,如此一來將有助於整體遠距照護甚而遠距醫療發展。」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7 期 2018.7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