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楊佳羚副教授對瑞典、台灣長照議題的見解十分有深度)

老化不可逆,走在前端的瑞典長照,從政策面到老人的安全、年金、居家照顧,甚至看待老人的觀念大不同,面面俱到的規劃,讓頤養成為無憂。

 

文│王錦萍 圖片提供│楊佳羚

 

健康老化、在地安養是所有人的想望,瑞典在長期照顧推動上面面俱到。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的副教授楊佳羚負笈社福大國瑞典,針對老人長照議題有深度的觀察與見解。

 

她表示,早從1920年代開始,瑞典對高齡化社會便已建立願景,即使中間歷經二戰、經濟緊迫,人民貧窮等困難,這個願景仍然擺在前方踏實的走,

因此今日面對長照議題,才能擁有較世界各國更理想亦更從容的種種措施,無論在社會住宅、醫療健康、心靈平衡,乃至整個社會如何看待老人議題的觀念等,都值得我們借鏡經驗。

 

用稅金支付老人所需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言16:31)

楊佳羚說瑞典福利國家的理念很早期就開始成形,從機構,老人的安全、年金、居家照顧等點滴匯聚而成,以稅金來支付所需,並且全民都會涵蓋在內。

 

楊佳羚強調,用稅金來支付的基本理念有許多好處:「例如平等,像是國家的財源是用富人身上徵得較高的稅金去用在全民身上,這個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

 

她表示,如果反過來,用稅金去補助營利的公司,那麼不管營運好不好,稅金還是一直在補助,甚至後來可能爆發出許多問題,例如老人沒有真正好好被照顧,或是機構中照顧者被剝削等。
 

楊佳羚以瑞典與台灣做為對比,更清楚的點出值得我們思考、修正之處。舉例來說,瑞典蠻早就提出在地老化的國家,而她認為在地老化才是對的方向。

( 圖說瑞典老人住宅中間有供社區老人舉辦活動的場所)

鼓勵人才投入長照

 

而如何讓老人在地老化,不須搬入特殊老人住宅呢?這時,居家照護就顯得相當重要。

進入照護這一行的入門門檻雖然低,但強調在職進修,並且是在上班時間,有薪水拿的情況之下進修;

對比台灣是門檻高且需要證照入行,不重視工作現場的實質困擾或薪酬問題等。

舉例來說,偏鄉部落裡的在地婦女如果透過照顧在地老人就可以得到津貼補助,用行政去介入幫助偏鄉人口在地老化,那麼長照議題更容易實行。

 

再舉例,楊佳羚說瑞典15歲以上就鼓勵打工,所以政府的資料庫有很多的替代人力可用,並且重視薪酬與培力,改善勞動條件,

而荷蘭、法國引入更多對學生完善的配套規劃,讓大學生有機會以打工的方式與老人共住等等;對比台灣則是薪水低,吸引不到年輕人。

 

她認為,人們需要有觀念的改變,政府不要只會灑錢而人們只拿錢,是針對政策更能夠理性、具體的看見與選擇。

 

健康促進預防老化

 

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詩篇71:9)

在老人健康議題上,楊佳羚認為瑞典把錢花在促進健康、預防老化與疾病之上,「而台灣的長照則一直很醫療化。」

( 圖說: 瑞典老人十分活躍,會與當地自然保護團體合作,在自然公園表演無伴奏合唱 )

她舉例,像瑞典老人的活動中心裡有針對不同需求而設計的足部按摩,「因為腳是健康的關鍵,如果不能走了,身體健康就會退化非常快,」

類似像這種服務,不必失能或醫生證明才提供,而是老人據點內本身就涵蓋這樣的服務,稅金會支付一些,也有自付額,目的就是希望老人繼續健康,她說:「但是台灣的腳底按摩變成是必須自己購買才有。」

 

此外,對比台灣的公園中,其實許多運動器材可能造成老人傷害,或者不適合老人,可是這些器材卻很制式化等;

還有若一旦臥床,躺在床上十幾二十年常有所聞,不但花費高,對當事人的生命品質亦不佳,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地方。

 

面對老化結構的社會,可以著墨的面向非常廣,期盼長者可以在經濟安全的支持下,享受樂齡生活。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8 2018.8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