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美國退休協會執行長Jo Ann Jenkins(左4)認為,讓任何高齡者想工作多久都能有選擇的自由,這才是新的主張。)

社會對退休的高齡者想要再工作,不免存有成見,認為老了就是社會的負擔。

美國退休協會執行長Jo Ann Jenkins卻珍視高齡者的價值,

她帶頭倡議破除年齡歧視,她希望高齡者即便退休後想再工作,都能有實現自我的權益。

 

文‧攝影│蘇麗華

 

當達到退休年紀,就只能享清福嗎?如果還想繼續就業,有可能嗎?

AARP(美國退休協會)執行長Jo Ann Jenkins認為,人老了不是社會的負擔,

她呼籲要顛覆年齡歧視,看重一個人的本質,而非年齡,

讓任何高齡者想工作多久都能有選擇的自由,這才是新主張。

 

在《顛覆年齡工作新主張》的論壇上,

AARP執行長Jo Ann Jenkins特地來台分享他們致力推動「消除年齡歧視」的觀念和解決方案。

 

老化帶來新商機

隨著銀髮浪潮的來臨,長者壽命更長,

在實現自我、健康促進、財富自主等課題上更需要社會的安全網絡來支持。

Jo Ann Jenkins指出,日本是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老年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3成;

到了西元2050年,中國也會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老人可能都會活過100歲。」

顯見人口結構層面已經和10年前不同,面對未來壽命更長,影響著生活,各界因應趨勢,

就得朝廣度和深度發展,例如:科技、研發領域針對高齡化開始創新,利用老化帶來機會。

 

銀髮商機能為個人和國家帶來蓬勃發展,

要跟上創新和進步的腳步,就要重新看待高齡化這項課題。

過去,社會對高齡者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生產力不佳、不會使用科技產品、

進用成本太高、沒有潛力等,對於這些評論,一點都不驚訝。

 

ARC針對12個國家(第二波報告包括台灣在內),評論高齡化程度的報告中指出,

有能力的中高齡者找不到工作,其中有2/3的人反應找工作被歧視、1/5的人反應無法升遷或任用,

就算得到工作也會被打折,他們往往被迫轉職或是兼職。

 

建立跨世代團隊

這些國家都帶有年齡歧視,如何破除迷思?

Jo Ann Jenkins表示,高齡者退休後,他們過往豐富的資歷,能傳承企業經驗,

他們的智慧能成為組織裡年輕人諮詢的對象,為企業帶來更好的成效。

 

她引用數據說明,在美國可以看到,

1.6億人當中,50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口,毎年貢獻7.6兆的產值。

在澳洲,2016年的家戶開銷,從460億提高到1160億,中高齡創造的消費力不容小覷,

正視他們的消費力,就是重視市場,應該提供他們相對應的產品和服務。

 

消費型態和消費需求在改變,「因應改變就要進行跨世代團隊,善用每一個世代的強項。」

在組織裡,年輕人可以教高齡者使用科技產品;

高齡者可以傳承經驗,當年輕人有想法時,可作為顧問為他們指點迷津,

而非讓年輕人的想法陷入空洞化。兩者透過不同的方式回饋組織,達到雙贏的目的。

 

Jo Ann Jenkins不諱言,並非每個人退休後都還想工作,

但是對於退休後還想就業的人,應給予他們選擇的自由。

例如:企業或組織可以提供他們彈性工時、擬定5年漸進式退休計畫、志工服務、

照顧家人的例假、給予他們機會學習和成長,提供教育訓練工具,

在延續工作鏈時,讓他們一直有能力貢獻。

 

另外,政府的政策上也要有配套措施,協助高齡工作者的需要。

Jo Ann Jenkins說,公部門要打破年齡歧視,

訓練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正視高齡人口的價值與目標。

 

「我們無法改變人口結構,但可以改變社會的回應,顛覆年齡歧視。」

Jo Ann Jenkins如是說。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5 2018.5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