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配套帶動長照產業

IMG_6001.JPG


文│楊淑芬 採訪對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 攝影│蘇麗華


「年金是一個數學議題。但若不抽絲剝繭,用歷史的角度切入,沒有人看得懂裡面的糾結;如果不把歷史糾結講清楚,正視其中有人獲得超級利益、也有人無比委屈,沒辦法解決掉。」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指出,年金搞到瀕臨破產,原因是「制度設計不良」與「人口海嘯衝擊」;改革第一階段將重點放在軍公教,一則對象與財政成效明確,二可同步處理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公,形成一種示範作法,但關鍵是應儘快提出配套並進入第二階段改革。

「制度設計不良」是指現行各項年金制度過度福利化,且在職業間(軍公教或勞工)、職業內(高官或小吏)的退休待遇,均有巨大差別;所謂同國子民不同標準,即「職業不平」。「人口海嘯衝擊」則指在社會高齡化、少子化發展下,退休人潮龐大,基金缺口日深,而眼前所有負擔,一概落在年輕就業者身上,待他們老時,年金卻可能破產;如此有去無回兩手空空,即「世代不公」。

打破職業不平 

早年軍公教收入微薄,政府許諾以恩給制及台銀18%優惠存款政策,彌補匱乏的現金工資,有其時空成因。幾番滄海桑田過去,特境雖已消失,制度卻未見檢討,導致潛藏負債累積逾8.5兆。郝充仁主張,全面整合基礎年金,視軍公教與勞工同為百業之一,是打破職業不平的必要作法。他也認同年輕軍公教提出「另立基金」方案,一方面矯正世代不公,避免債留子孫,另方面能迫使社會直面落伍的軍公教退輔制度,加速修正。

軍公教年金改革是重中之重,但勞保、國保的不平與不公,恐怕也不遑多讓。「相對於軍公教,難道勞工不是人嗎?同理,相對於勞工,難道家庭主婦不是人嗎?」郝充仁強調,治國最忌「選擇性辦案」,政府應以同一原則面對不同族群,第二階段的啟動不宜拖延,始能鞏固信任與互助關係。

擴大長照內需產業

他分析,不分職業,三、四年級生是現行年金制度的最大獲益者,手頭不乏房產或保單,一旦年金改革後,如何引導他們將固定資產「解凍」,以支應其慣常的老年生活水平,是配套設計的重點。例如,「以房養老」與「銀髮保單轉換」可激活住屋、保險帳戶的價值,變成日常現金或是用來購買長照服務,而相關費用的減免,則有助於鼓勵參與。換個角度思考,由於壽險業緊密連結社會脈動,能因應人口老化產生的種種需求,故可吸收到大量游資,「但壽險業不會想自己跳下來做,它更適合擔任出資者,把服務營運交給NPO、社會企業,銀行此時也會進來,這樣才能很快地充實、擴大長照內需產業,讓大家的錢套回我們該做的事情上。」

年金是一個數學議題,它得穿越具體與抽象、條件現實與邏輯推理去尋求解方。唯一確定的是「所有事情都要買單!」郝充仁重申,「假裝不用買單?其實不是,是後面的人要買單。」年金唯有改革,才有機會等待好轉的可能性;看清政府作為,拒絕政策討好,才能跳脫溫水煮青蛙的命運,給下一代勇敢活下去的希望。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2 期 2017.4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