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青年  熱血服務家鄉長輩


早上八點,李尚峯騎著機車幾乎繞遍整個嘉義市,前往案家關懷訪視;下午,他則回到機構撰寫服務紀錄,與居服員保持聯繫。如何扮演好「服務」與「需求」兩端的橋梁,是尚峯至今仍不斷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賴慶榕 攝影|何坤益


今年26歲,年紀輕輕的李尚峯,在伊甸嘉義社區發展中心資歷將滿三年,目前擔任居服督導員的角色,秉著理性直率的風格,為7、8位居服員的工作品質,以及服務案家之間的關係密切把關。

投身長照的初心

從小生長於嘉義,無論對交通路線、與長輩溝通台語都很順利。進入老人社工領域,從高中時參與服務性社團就有脈絡可循,大學就讀老人福利相關科系,透過實習,更經歷過替長輩把屎把尿等第一線服務的震撼教育,考取照顧服務員證照,都為他奠定長照工作的認識,也能快速與居服員的溝通聚焦。

從學生時代到初入社會可謂無縫接軌,尚峯義無反顧地投入長照領域。巧的是,目前有些服務案家是在他服替代役時,就曾經陪伴、帶領活動而有過接觸的長輩,彷彿是命中注定的緣分。

一日家訪中,尚峯來到身障者蕭大哥家,陪同居服員與案家溝通服務。「主要照顧者是80多歲的母親,蕭大哥剛接受服務時,還能自己下床、坐輪椅,後來腦部病變急速惡化,現在長時臥床。」看到案家的服務需求變大,尚峯試圖協助,案家母親卻堅持由自己照顧,溝通將近兩年,直到蕭大哥的狀況惡化,手腳都不能動,需要他人協助翻身,案家母親才答應提高服務頻率。「剛剛幫蕭大哥翻身時看到他手部的疹子已經好多了;前陣子還沒新增服務時段時,他的手幾乎百分之七十都是黑掉的。」

看盡生離死別 調適心情

尚峰提及,學生時代比較容易對長輩流漏不捨的情感,同儕間的渲染力可能是一大原因,然而在這份工作,他總是表現得非常理性,「甚至覺得,『冷血』是老人社工(不得不有)的特質吧!」於是習慣收斂情緒,就為了呈現最專業認真的工作態度。

「面對死亡」對尚峯來說,已是常態;看待生老病死,展現超齡的堅定釋然。前陣子春假結束,開工不久的一通電話,宣告一位長輩毫無預警地離世。「還是會難過啊,但我必須用最短的時間調適,把情緒處理掉。」像是在通勤往返的過程獨自消化悲傷,他知道不能被情緒影響太久,才能為其他長輩提供更好的服務。

尚峯很重視職責,在個案與居服員當中堅守長照法律的界線,例如不允許居服員工作超時、多做「本份」之外的勞務。「我必須保護我們的居服員,不能讓別人誤會她們。」比起時數,尚峯更在乎服務品質,確保個案是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服務,保障居服員與案家雙方的權益。

與居服員關係的平衡

尚峰坦言他急性子、直接的作風,面對和自己母親年紀相仿的居服員,要轉換為主管與下屬的關係,也在磨合適應,「即使在工作中,她們還是會把我當作朋友或晚輩看待。」並提到居服員常常有「過於講情」的狀況,他必須適時地講究法理,「有時我自認可以同理她們的心情時,她們卻不見得也能同理我的立場。」他對此表露些許無奈。

印象深刻的經驗,曾有一位居服員為了配合個案,常有超時工作的狀況,尚峯覺得很不合理,力勸她在正常時間上下班,都遭拒絕,甚至讓他們的關係略顯「緊張」;直到前陣子這位居服員的身體不適,請了一個月的長假休養,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需要適當的作息,終於答應調整正常出勤的時段。「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沒想到她會為了這件事這麼激動、專程打電話來道謝。」

這份工作中,常常只要一句感謝,就足以得到感動,累積近三年時間,無形中竟也成為尚峯很大的動力。談到對未來˙的期許,尚峯笑得燦爛,彷彿終於回到這年紀該有的一點稚氣,「穩穩的就好吧!還有工作之外,能和居服員培養出她們所期待的朋友關係!」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1 期 2017.3 月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嘉義社區發展中心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