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二代返鄉服務


從小在越南長大的涵涵,五年前來到台灣生活,成為健康活潑的青少年。今年暑假,伊甸帶涵涵返回家鄉,探訪身心障礙機構關懷弱勢,這對涵涵來說,特別具有意義。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初見涵涵時,她正和小夥伴們上戲劇課,他們圍成一圈討論怎麼呈現老師給的考題,氣氛十分熱絡,而涵涵外表雖然斯文秀氣,但談吐應對卻有大方的表現,讓人眼睛十足一亮。

越南的愉快童年

在越南出生的涵涵,從小由外公、外婆拉拔長大,直到小學五年級時才隨著媽媽到台灣生活,她說:「我們生活在鄉下,沒有3C可以玩,我和朋友在家裡附近的戶外玩橡皮圈、扮家家酒就很開心了。」涵涵訴說自己在越南的生活是如此簡單樸實,即便媽媽不在身邊,但她依舊珍惜那段在田野玩耍的時光。

五年前涵涵到台灣生活後,慢慢有水土不服反應、語言不通、學校教材也不同,她為了適應環境甚至降級念書,因此她初到台灣那一年適應得非常辛苦,所幸台灣家人陪伴在她身邊,才慢慢步上軌道。

(圖說:涵涵陪伴阿公手撕畫。)

在伊甸學習才藝 不忘家鄉

直到有天老師給她一張傳單,正是伊甸新移民成長中心針對二代設計的課程,只要有一方父母是外國人的二代皆符合報名資格。涵涵和家人商量後,開始參加課程至今已經兩三年了,她在這裡認識許多朋友,戲劇課程更能讓她盡情發揮自己的興趣,「我學到好多!」而今年七月,伊甸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帶著涵涵重返越南參訪宣道會與福恩之家安養院等地方擔任國際志工,涵涵回憶著說:「我來台灣五年了,這次回越南感覺都不一樣了。」

涵涵一回到越南興奮之情完全藏不住,她細數察覺到的感受,像是一出機場的空間、味道很熟悉,還有她一想到就嘴饞的海鮮河粉,「好想念越南。」她說。

返鄉為弱勢服務

涵涵和其他志工一同前往胡志明市與福恩之家關懷老人與殘障協會與關懷身心障礙朋友們,「我們出發前就開始計劃課程,像撕畫、帶動唱,還有介紹台灣的風土民情。」像是藉著不同的烤肉文化,生動地介紹台灣與越南的文化差異,「台灣的中秋節烤肉,越南卻是在端午節才烤肉。」涵涵一邊說,一邊重現當時情景,十分回味!朱莉英主任表示涵涵是一個很積極的志工,每天晚上都會仔細寫日誌,思考怎麼讓服務更好的方法,甚至和同伴利用平常的戲劇底子,臨時演一齣戲給台下老人看,表現相當精采,讓大家非常折服。

而涵涵的積極性不僅使服務做得更好,也克服了她的挫折。像是涵涵會聽越南語,但是口說沒有以往流利,單字也忘記一些,所以在服務過程中常常會卡在語言溝通上,「有一次台下二十多名孩童張著大眼睛盯著我看,沒有別的反應,我只好自己High,不然會冷場。」

問及涵涵這趟服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她想起兩位老人。一位平常鮮少說話,走路不方便的阿公總是安靜坐在一旁,「我們和其他老人互動很好,但是阿公沒都沒有興趣,但我想跟他拚了!所以一直陪在他旁邊。」涵涵考慮阿公撕畫的手勁不夠,就先把紙張摺出線條來,跟他一起討論要怎麼貼、拼成什麼圖形,她的堅持成功打破阿公心防,後來他們相處很愉快。

另一位爺爺患中風,行動不便,但他中文說得好,常和涵涵聊幾句。爺爺生性獨立,常常說不需要別人幫,懂得察言觀色的涵涵說:「我在爺爺累的時候幫他按摩,陪他說話。」

一趟七天六夜的服務旅程每天都熱熱鬧鬧地過,雖然這一次無法回到家鄉西寧,但涵涵表示很滿足,「收穫好多!希望累積更多服務經驗,以後傳承下去。」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8 期 2016.12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