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托社區適應樂融融

在社區就近照顧,參與活動,一群身心障礙朋友每天都樂在其中,生活好不快樂。伊甸中市照顧服務中心的家托服務走出家門,步入人群,看著他們從中激發出潛能,功能一點一滴進步,是最大的欣喜。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


家庭托顧只能宅在家嗎?伊甸中市照顧服務中心的家托員顛覆一般的照顧型態,帶著身障成人走入社區適應人群,每週一至週五豐富的課程填滿他們的生活,有卡拉ok,音樂治療,繪畫課程等,他們臉上多了笑容,潛能一一被開發出來,恩膏憐憫他們,每天都有新的盼望。

星期五一早,家托員帶著一群身心障礙的大朋友到公園做律動,大家開心的手舞足蹈,享受陽光的洗禮外,並進行社區融合,度過充實的一天。別看他們有些動作跟不上節拍,有些意興闌珊不肯動,但是從來到現在進步很多,有人是畫畫得獎常勝軍,也有人拼圖一次可以拼上2000片,令人嘖嘖稱奇。

發掘潛能 多元刺激

家托員黃玉霞服務的多重障礙個案就展現極高的繪畫天賦,連老師都願意額外教導,開啟她的潛能。黃玉霞說,來到家庭托顧之前,你很難想像她獨自一人在家,少了外界刺激無法言語只能寄情在塗鴉上。「她可以在床上趴著畫上一整天,畫到手軸長繭。」家中經濟負擔不起日照費用,來到家托,不僅可以就近照顧,延續她熱愛的繪畫,還有同儕互動,生活自理,社區適應等教導,豐富她的生活一切變得不同。

她接著說,照顧的另一位自閉症患者動不動就尖叫,搭公車時不排隊硬擠上公車,引得旁人側目。和她對答時,問她一句:「你要吃什麼?」她只能仿說,無法理解問句的意思,更不會回答想法。但是她卻有一項獨特的能力就是拼拼圖,而且是高難度的片數,高玉霞心想將送給她5000片拼圖讓她挑戰。

不看他不能,神看他所能。家托員秉持一樣的心,用心照顧這群年輕的身障朋友。家托員施綉華從伊甸宜蘭教養院的教保員因緣際會轉戰家庭托顧,對照顧身障者已練就身經百戰經驗。不過,她不諱言面對極重度自閉症患者還是磨合了一段時間。22歲的他當情緒低落就會大發雷霆,摔東西、打人,拔下家托員的眼鏡將它扭斷,甚至將自己的上衣撕成兩半。

「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也因為如此,幾度遭到養護中心拒收,單親媽媽一個人要面對雙胞胎兄弟都是極重度自閉症患者,焦慮得走投無路。身在苦難裡,神親自引領她走一條盼望之路。來到伊甸家托,社區化照顧離家只有一橋之隔,不但接送方便,白天還可以有些許的喘息,頓時減輕媽媽不少壓力。

家托社區適應樂融融

(圖說;社工孫孟謙(中)與家托員互動緊密,是相互的好幫手。)

社區適應  友善接納

白天豐富的課程,讓20多歲的身障者不是只能宅在家裡,而能走出戶外和社區共融。施綉華說,和老人互動時,教導他們不能推老人,不能吵架等。一開始老人家因害怕而退縮,家托員扮演起中間的橋樑拉近距離,久了,老人家接納這群大朋友,而懂事的他們活動結束後會幫老人家收椅子,丟垃圾,祖孫和樂融融。黃玉霞也說,中午吃飯則會尊重他們的意願,用多數決來決定當天的吃食,讓他們學會彼此尊重。到自助餐廳,有的老闆會幫他們加菜,還附帶水果,再不然就是大方請客,讓她直呼:「社會接納度高,真是太友善了。」

遇到雨天不能外出,則教他們在家挑菜,烹飪,畫畫或是做他有興趣的事情。面對固著性高的自閉症患者作息被打亂容易焦躁不安,這時家托員等雨勢趨緩,便帶著他們外出用餐,「家托具備工作彈性,是機構或是日照做不到的事情。」

在家托員的用心照料,身障者一天天的進步。有人學會轉兩班公車抵達家托員的家,每每週末假日仍迫不及待要出門,就可以理解這群身障朋友有多麼喜歡家托的照顧模式了。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7 期 2016.11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