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師義診  為住民「顧目睭」

伊甸宜蘭教養院,住著一群像大朋友一般,重度身心障礙的住民;許多住民,從未檢查視力、也不曾戴過眼鏡。其中,經檢查得知患有高度近視的一位年長住民,當許醫師為他戴上眼鏡,眼前的世界忽然變得前所未見的清晰,「我看到了耶!」他開心地笑了,大大比出「讚」的手勢。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綱


「我們義診,不是為了診斷住民眼睛的毛病,而是滿足他們的需求。」來自花蓮門諾醫院的許明木醫師,發願走訪台灣東部的偏鄉角落,利用醫院看診以外的時間,每週抽出至少1、2天,進行義診已近15年光景。主動深入偏鄉,實踐醫者使命。

義診初衷  滿足需求

許醫生說,這群住民是最容易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因為較少人關注身心障礙者的視力,大部份又缺乏口語表達能力,他們的視力問題常常被忽略。這次,許醫師費時兩天,檢查全院200位住民的眼睛,為他們的視力保健把關。

為貼近住民需求,許醫師診斷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先了解他們平日從事的活動,再判斷給予不同建議、幫他們配戴相符的眼鏡,助他們有機會提高生活品質。服務經驗老道的許醫師,只用幾塊布、幾個夾子,就能打造簡易的驗光與檢查室;僅使用簡易手持工具,就能判斷眼疾。以行動眼科的概念,服務到位。

宜蘭教養院院長謝清桂有所感觸:「幫我們住民做視力檢查很不容易,許醫師來義診真是很大的福氣!」因為,若是一般眼科做視力篩檢,光要讓住民「乖乖」坐上椅子、完成一連串動作指令都很艱辛。然而,如果關照住民視力,經過適當調整,其生活品質也能獲改善。

(圖說:許明木醫師去年首次來宜教院義診,承諾當我們的校醫。)

改善視力  提升能力

半夜起床跌倒、撞到東西……,都是住民視力不佳而發生意外的生活寫照。當眼睛發生病變,卻容易讓人以為是老化的自然過程,沒想到可以醫治,而錯過治療黃金期,相當可惜。若能及早發現,盡可能做好預防,對於改善住民生活自理、提升學習能力,都大有幫助。

平常都做粗活的住民「益興」,是全院唯一能使用除草機幫忙除草的住民。經檢查發現他有高度近視,才知道原來他除草時所看到的,是一片朦朧的世界。許醫師決定先給他500度的眼鏡,當他慢慢習慣,就可以嘗試進一步的學習,像是寫字等精細動作的訓練。

地板滾球選手「維業」,原本常常把球丟錯位置,就連指導教練也很氣餒「這麼明顯,怎麼還是丟不準?」原來,正是高度近視的緣故。戴上許醫師配給他的眼鏡後,維業的滾球技巧進步,也逐漸被看見。

允諾當我們校醫

許醫生隨和、親切、幽默的個性,容易與任何人打成一片,連這群大朋友也不例外。「許爺爺您來了!」看到許醫師履行去年說要作宜蘭教養院校醫的約定,住民們開心地笑著,純粹得有如越發澄澈的視野。許醫師率領醫療團隊,留存去年診斷紀錄,與今年檢驗再作比對,追蹤一年來的視力保健,至少,以維持不退化為首要目標。

幾位住民被檢查出有近視、遠視、閃光、老花眼、白內障等症狀,一載上眼鏡馬上就笑了,因為世界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社工林政頴說,去年義診後,有些住民的生活確實因此獲得改善,並且很寶貝當時配戴的眼鏡。

對許醫師而言,達到「預防」是醫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自我對醫者價值的期望。通過篩檢與治療,看到住民戴上眼鏡後,因看得清楚而展露的笑靨,就是最令他甘之如飴的回饋。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6 期 2016.10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