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作聽見內在聲音


一幅名為「蜉蝣世界」的畫作是自閉症志偉對於生命起初的詮釋,透過他的筆觸外界可以細細品味他內心真實的想法。畫作開啟他與世界溝通的橋梁;並找到他心境穩定的力量。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聖經上說:「人人都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説話,不急於動怒。」 (雅各書1:19)其實溝通不只限於「說與聽」,來自澳門的自閉症患者鄭志偉就是透過圖畫創作來表達內心,並且藉以與這個世界彼此聆聽。

一雙哲學家的眼睛

志偉從澳門帶來的這幅創作名叫「蜉蝣世界」,細細小小的微生物自由自在的漂浮於塵世,在他的創作裡,無論什麼人,即便擁有今生多麼大的驕傲,那些頭銜、名利在志偉的眼中都抹去了,只剩下最單純的本質,生命起初的微小元素。

志偉擁有一雙「哲學家的眼睛」,是許多人長年追尋而不可得的。他看人、看這世界都是那麼簡單而平等,反映在他的創作上。他的作品在許多城市巡迴展示並且得到不少獎項,這些美妙的創作正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不過,一直到五年前,志偉才找到這項溝通管道,事實上在這之前,他被視為是一個脾氣很大,很難相處又麻煩的自閉兒。

尋找與世界溝通的管道

在這次舉辦的國際身障藝術節中,志偉的父母陪同他從香港、澳門一直到台北參展,每一站分享兒子的榮耀,並且擔任兒子的最佳翻譯。每一次三十四歲的志偉被要求拍照時,他的父母也總是重複一千遍、一萬遍,不厭其煩的在相機背後輕聲呼喊志偉的名字,引導他看鏡頭:「要笑笑的臉、背挺直、站好喔、要拍了喔……」就像他兩、三歲那時候一樣。

對於志偉的父母來說,他們一家人生命的某些部分,或許時光就停留在志偉兩、三歲那時候了。那時,志偉因為生病昏迷了十天,儘管不斷的接受治療,最後仍被評定患有自閉症,從此很難與人溝通,也難以表達自己。他的短期記憶比較弱,認知能力比較低,生活上一些較為細致的動作例如綁鞋帶都不太能自行完成,甚至無法離開家,一旦出了門就會不停催促「要回家」。

一直以來都是父母親在耐心教導以及照顧志偉,並且進一步協助他能融入社區的生活,也許因為老是找不到與志偉對話的頻率,始終抓不到幫助他的訣竅,親子雙方的溝通不得其門而入。有時候志偉急了忍不住摔東西大發脾氣,父母親表示,這時候不免感到相當大的壓力。

幸好志偉從小到大都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後來又能到庇護工場工作並接受訓練,這期間,學校老師以及工場的社工協助指導並教育他。

透過畫作聽見他的聲音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工場的社工人員發現了志偉的創作能力,透過畫畫,令志偉坐不住的性格改變不少。社工觀察發現,一旦他坐下來創作,甚至可以安靜的坐上一兩個小時不喊累,也不會催促著要趕回家,自此決定,協助他朝著藝術的方向前進。這幾年下來陸續有了成果,志偉更證明了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從兩、三歲開始發病到近幾年找到了與世界溝通的管道,志偉的父母非常欣慰,雖然他們仔細聆聽了好多年,才終於透過一張張畫作聽見寶貝兒子的聲音。回頭看也許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程,但是此刻志偉臉上的光彩告訴他們,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3 期 2016.7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