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立婉尋找山中慢飛天使


有多少偏鄉孩子需要早療服務,卻在家長沒有觀念或者苦無資源下,自行長大?游立婉為了將早療帶進偏鄉,常常開車出發,獨自徒步在部落田野當中,去尋找慢飛天使。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游立婉在伊甸宜蘭地區服務好長一段時間了,過往資歷非常豐富,曾經在中途之家擔任輔導員,關懷高風險家庭及青少年,爾後轉往宜蘭教養院擔任教保老師,照顧身心障礙成人。而這一兩年,因為看見宜蘭早療資源缺乏,她從成人的教保老師轉職成為早療孩童的社工師,義無反顧地開始上山尋找早療孩童的歷程。

「我常常到山上的部落裡走來走去。」游立婉說。為了找到偏鄉的早療兒,游立婉常常獨自開車上山,有時候一趟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只為了在對外封閉的部落裡常常露面,換取部落居民的熟悉感,進一步搏取信任感,而有了信任,早療服務才得以拓展開來。

像是南山部落裡找到的兩個遲緩兒,皆是游立婉用部落散步的方法找出來的。她回憶有一次她走在部落裡頭,一位迎面而來的爸爸好奇地開口詢問她的來意,說已經看到游立婉幾次了,但從不知道她這個外地人來部落裡的目的。而游立婉抓住機會向他解釋自己的身份,語帶善意地表達「我們是來幫孩子變聰明的」的想法,讓互動能夠朝正面且友善的方向前進。

(圖說:游立婉不放棄任何機會找尋遲緩兒。)

服務中的挫折  被拒門外

游立婉表示,在偏鄉推動早療概念及服務的時候,家長的信任是首要的,如果得不到家長支持,那麼常被拒於門外,甚至不善的言語、動作都是家常便飯,就像她曾經遇過一位家長直白地說:「伊甸都服務有問題的人,我們不需要。」

雖然常常被家長拒絕,但說到其中一個個案卻讓游立婉深感無奈。她找到一位疑似發展遲緩的孩子,他的體型非常瘦弱,顯然沒有被妥善地照顧,後來她從旁了解媽媽在懷孕期間酗酒,養育也不盡心,可能都是孩子發展遲緩的因素。當游立婉向媽媽說明想幫助孩子接受早療服務的時候,屢屢被拒在門外,媽媽都說:「我不需要。」至今已長達半年且毫無鬆動的跡象,她說:「我還會繼續聯絡下去。」

(圖說:游立婉開著車上山去走訪各個部落。)

點線面服務 療育更有意義

目前游立婉負責近四十位個案與其家庭,有一戶高風險家庭讓她印象深刻。小澤(化名)那時候兩歲多,平時接受早療課程之外,因為家中經濟弱勢,為了給他足夠的營養,游立婉長期為孩子補充奶粉,希望藉由奶粉和日常飲食,幫助小澤快快長大。但是一年過後,小澤的個子卻沒有長高,游立婉對此感到疑惑,與母親建立關係後,才發現其家庭問題,像是爸爸沈迷電玩,媽媽有酗酒問題,夫妻兩人的教養功能不彰。

有一次游立婉家訪發現,晚餐竟是一盤鴨肉快炒加啤酒,明顯營養不足也不適合兩歲孩子吃。後來游立婉找機會詢問小澤媽媽平日家裡用餐狀況,「她說『他不愛吃硬的食物。』游立婉趁機告訴她,因為小澤的咀嚼肌還沒有發展成熟,咬不動硬的食物就不想吃,這不代表孩子不愛吃,而是沒有合適的食物。」長期陪伴在這個家庭左右,游立婉也成為小澤媽媽的傾訴對象,說說對生活的盼望,也期盼夫妻兩人能擺脫不好的習性,一起解決家中的窘境,拉拔孩子長大。

對游立婉來說,她捨不得早療孩童找不到成長的突破口,她認為早療孩童是一個點,但是早療服務是一個面,它囊括了一整個家庭,伊甸做好了家庭支持,早療孩童的進步才更有意義。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2 期 2016.6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